亞瑟一想到這兒,就連要和高斯見面的事情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的臉上布滿了笑容。
不錯的心情也讓他很快記起了先前早就準備好的說辭。
他知道哥廷根大學從教授到學生其實在心底里都支持自由化改革,只不過教授們由于教職的束縛,所以有很多話并不敢放在明面上說。
而國王陛下和漢諾威王國政府交給他的任務也很簡單,亞瑟?黑斯廷斯爵士是王國的制憲改革顧問。
王國的新憲法是一份貼近不列顛體制的自由主義憲法,但是自由歸自由,但又不能太自由了。
若非如此,國王也不會從蘇格蘭場點將,千里迢迢的將亞瑟?黑斯廷斯爵士這個倫敦市民口中的劊子手來充當什么警務改革顧問。
亞瑟清了清嗓子,笑著開口道:「雖然關于哲學和自然哲學的爭論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話題。但是總得來說,在校內的教務改革上,我既支持哲學家的看法,也支持自然哲學家的看法。」
亞瑟這段發言頓時把教授們聽得眉頭直皺,他們都認為新學監這是在和稀泥充當和事
老。
但下一秒,亞瑟的話就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總得來說,在教育方面,我是威廉?馮?洪堡的支持者。或許在場的許多人都知道,我畢業于倫敦大學,這所學校的建校時間并不長,但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卻與英格蘭的某兩所傳統教會大學不同。
在招生工作上,倫敦大學不看宗教信仰、血統階層、國籍種族,只要你有意來到倫敦大學學習,我們都照收不誤。在這方面,我們參照了當年洪堡在出任普魯士內務部文化教育司司長的改革舉措。
當時,洪堡竭力反對等級學校,主張廢除一切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入學的騎士學院和武士學院。他希望人人都能夠接受教育,人人都受同樣的普通教育。
從這一思想出發,他試圖建立一種由初等教育經中等教育直至大學教育的統一學校制度。但是,在改革過程中,洪堡也認識到,職業教育在社會上發展空間巨大。于是,洪堡最終確立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為主體的教育體系。
諸位都是德意志人,所以諸位應當比我更清楚。自1797年起,普魯士就規定了普遍的義務教育,其中城市的小學比較正規,學制四年,教師由受過正規教育者擔任,農村的小學一般只有1―2年級。
其中,初等教育的經費由城市或鄉鎮的全體居民承擔。中等教育分為職業中學和高級文科中學兩種。前者是兒童在讀完四年制小學后進入的一種五年職業性學校,課程中不設希臘語教學,但強化了數學、自然科學和其他外國語的訓練。
后者是兒童在讀完小學后進入的一種九年制學校,畢業后可直接升入大學。這種學校受到洪堡極大的關注,他要求廢除陳舊的、缺乏生氣的、著重模仿與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獨立鉆研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亞瑟說到這兒話音為之一頓,他發現臺下教授們看他的眼神仿佛都不一樣了。
從最開始的質疑,到忽然的驚詫,再到慢慢接受,并認真聆聽他的講話。
由此可見,下工夫調研確實能贏得專業人士的尊重。
亞瑟接著說道:「雖然從短期來看,普魯士的這種教育體制暫時還沒有收獲足夠亮眼的效果。三十年過去了,但是普魯士在工業和經濟方面都還不能與不列顛和法蘭西相提并論。
但是我們也必須得注意到,如果縱向對比就可以發現,相較于三十年前,普魯士的官員、政客大多受到了更高等級的教育,而他們的學者在學術領域的進步更是令人咋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洪堡的教育改革是正確的。
而洪堡在大學層面的教育改革,則主要落在了"學術自由"和"教育與研究相結合"兩點上。相較于培養職業工人和初級辦事員的中學教育,大學的培養目標不是創造社會大機器中的一個螺絲釘。也不是培養致力于某項職業的人,而是培養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