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和武器是一個國家力量的象征,只有最強的鋼材,才能鑄造出最強大的武器。
——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走廊上的爭吵聲很快就引起了亞瑟和迪斯雷利的注意。
從倫敦遠道而來的迪斯雷利先生想當然的嗤笑了一聲道:“亞瑟,你聽到了嗎?這小子居然想把德意志的工業產品賣給一個不列顛人當學監的學校。”
或許在半個多世紀后,德意志制造將會被打上世界最佳產品的稱號。
但是在1833年,德意志地區的工業產品卻是便宜、劣質的代表。
在分裂的德意志諸邦,這里的企業既尋不到質量上乘的鐵礦,也沒有掌握英國那樣先進的工業技術。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他們只能依靠保護性關稅以及更低的人工成本與洶涌而來的英國貨一較高下。
但是,即便是在德意志主場,他們的產品實際上也沒有什么競爭力。但凡是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在購買商品時都會傾向于選擇英國制造。
而在出口市場,德意志制造簡直就快成了假冒偽劣商品的代名詞了。
同樣的兩件商品,掛著‘madegerany’標簽的普遍會比掛著‘madebrita’標簽的便宜百分之三十以上。
可即便如此,選擇購買‘madebrita’的顧客依然更多。
而狡猾的德國商人們為了給自家商品謀出路,通常會昧著良心給他們的商品也打上‘英國制造’的標簽。
最讓英國制造商憤怒的是,這幫自詡嚴謹的德國佬哪怕造假貨也要造全套。
他們不止會給自家產品打上‘英國制造’的標簽,而且還會親赴不列顛,借著旅行的名義實地考察他們對標的英國廠商。就算在質量上無法趕上英國貨,他們最起碼也要把產品外型模仿的一模一樣。
在這方面,謝菲爾德的刀具業,曼徹斯特的紡織業,倫敦的儀器鐘表業等等都深受其害。
至于迪斯雷利為什么會這么反感德國制造?
這全都是由于托利黨選舉慘敗的功勞。
由于目前托利黨的下院議席僅剩一百出頭,所以哪怕像是迪斯雷利這樣資歷尚淺的政治新秀也被黨內委以重任。
本杰明·迪斯雷利先生如今不僅是一名下院議員,更是下院鐵路與工業基礎設施專門委員會的十人成員之一。
鑒于目前不列顛并沒有設立專門負責工業和鐵路的政府機構,所以迪斯雷利先生在下院的職務實質上便相當于鐵道部和工業信息化部的前十把交椅。
雖然不是大臣,但卻勝似大臣,每天都要與不列顛工業界的代表們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