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巧的是,近日巴黎傳來了意大利北部邦國起義的消息,這個消息使得身為意大利人的羅西尼先生倍感振奮,所以他正在重新編排根據席勒同名詩改編的歌劇《威廉·退爾》。
《威廉·退爾》講述的是瑞士獨立英雄威廉·退爾的故事,羅西尼先生希望在這個時刻,能夠通過這部歌劇鼓舞意大利的革命熱情。
因此,這劇是非得由喬瓦尼·魯比尼出演不可。
況且,即便撇開羅西尼先生的愿望不談,魯比尼同樣是個意大利人,他本人此刻同樣很希望能夠出演《威廉·退爾》。
海涅和門德爾松聽到這個消息,雖然心中失望,但他們也知道,在這種事情上是不能勉強人家的。
不過,雖然在意大利劇院那邊碰了壁,但是海涅很快又給出了新的解決辦法。
在時下的巴黎,歌劇舞臺上有三大男高音,喬瓦尼·魯比尼、阿道夫·努利和吉爾貝·杜普雷。
既然魯比尼這里走不通,不如去試試看能不能把努里和杜普雷請來。
其中,努利還曾經和亞瑟有過一面之緣。
當初亞瑟、大仲馬、海涅和安徒生四人在瓦埃勒飯店用餐時,就撞見了正與馬志尼和加里波第會面的努里。
但是,由于海涅與努里不算太熟,所以自然而然的,海涅便領著門德爾松他們找上了大仲馬。
大仲馬在1830年七月革命時曾與努利并肩戰斗過,因此二人之間也算有些革命友誼。
再加上大仲馬自從開了劇院以后,兩者之間又有了經濟上的聯系,所以海涅理所當然的認為,以大仲馬的關系多半能搞掂努利。
一行人在海涅的倡議下,火速殺往了大仲馬位于圣殿大道的獨資劇場——歷史劇院。
據門德爾松所言,當他們闖進劇院后臺的時候,這家伙正陷在椅子里和他最近力捧的女演員瑪麗·多洛蕾斯小姐卿卿我我。
大仲馬看到眾人到來,先是嚇了一哆嗦,不過見慣了大場面的黑紳士還是很快恢復了往日的淡定從容。
他熱情的招待了到訪的諸位朋友,還說他最近請了三個廚子,大伙兒既然來了,就別急著走,今晚都到他家里去用餐。
在門德爾松向大仲馬表明了來意,并講述了舒曼先生和維克小姐的愛情故事后,大仲馬歡呼著說這簡直就是現代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如果有用得著他的地方盡管提要求。
當大仲馬聽到需要他幫忙聯系努利協助時,他告訴眾人,努利昨天晚上在歷史劇場演完芭蕾舞劇《仙女》后便火急火燎的離開了巴黎。
大仲馬原本打算留努利吃飯都被他給拒絕了,據這位巴黎歌劇院首席男高音兼巴黎音樂學院悲劇抒情表演學教授說,他在蒙彼利埃的表妹過幾天要結婚,所以他要趕時間回去參加婚禮。
但是大仲馬卻打趣說,他才不會相信努利的鬼話,他還問海涅記不記得那天和亞瑟在瓦埃勒飯店吃飯時看見的事情。努利與青年意大利有牽連,他這次去參加婚禮的時間正好與意大利發生起義的時間吻合,說不準這家伙其實是去給青年意大利押送彈藥去了。
大仲馬這話倒也不能說是臆測,因為努利在這方面可謂是前科滿滿,他不僅與大仲馬一起參加過七月革命,在革命過程中一邊保衛街壘一邊高唱《馬賽曲》,而且1830年比利時革命的發生與努利也脫不了干系。
1830年8月24日,比利時革命爆發的前夜,努利當時正在比利時首府布魯塞爾進行《波蒂奇的啞女》的首演,在那幕劇中,努利扮演的馬薩涅洛有一段名為《aoursacrédepatrie》(祖國神圣的愛)的二重唱。
由于努利的演唱過于投入,或許也是因為他故意這樣做的,所以這段二重唱成功地激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尤其是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在演出過程中,觀眾就開始躁動,而等到演出結束后,這種躁動的情緒很快就演變成了對于比利時宗主荷蘭人的怒火。
這些觀眾將這樣的情緒傳遍整座布魯塞爾,就像是草原上的星星之火,一夜之間便成燎原之勢。
雖然說努利造就了比利時革命有些夸張,但是這位巴黎歌劇院首席男高音絕對在其中起到了點燃火藥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