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被叔叔斷絕了資助以后,他的生活一度陷入了拮據的狀態,但好在他的手上還有幾本書的英文版權并未售出,所以他早早地就把這幾本書的發行權抵押到了亞瑟的手里,換出了600鎊的現金,并投入到了李斯特的鐵路項目中。
至于海涅換出來的那600鎊現金究竟來源于哪里,想必并不難猜。
不過,作為一位遭到德意志邦聯公開指責的賣國詩人,海涅和意大利革命有聯系貌似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如果他與那群人沒有聯系,那反倒才稀奇。
至于迪斯雷利先生,雖然亞瑟沒有明白的告訴他那幾個意大利人是誰。
但是以他的聰明才智再配合上加里波第的直爽性格,他也理所應當的知道了事情的部分真相。
相較于德意志人生怕與青年意大利扯上關系的態度,當迪斯雷利發現加里波第等人的真實身份時,簡直就是如獲至寶。畢竟在英國,雖然政府層面對意大利和波蘭革命存在不同看法,但是民間輿論可是一邊倒的站在了意大利和波蘭那頭。
在這一點上,巴黎市民與倫敦市民罕見的站在了同一個戰壕里,他們同樣支持兩國的自由斗士推翻他們的暴君。
只不過,由于法國政府政治層面的管控,所以大部分法國政客幾乎不會在意大利和波蘭問題上發表太激進的看法。
但是英國就不同了,議會里面堅決支持兩地革命的與堅決反對兩地革命的都不在少數。
雖然迪斯雷利對馬志尼為這個組織樹立的部分綱領不屑一顧,但馬志尼僅僅用一根筆桿子便在意大利攪出了這么大的動靜,還是讓這位立志成為凱撒的青年政客發現了可取之處。
迪斯雷利曾經模糊的對亞瑟透露過他的想法,這家伙深感單靠一人力量在托利黨內勢單力薄。所以,他也打算組織起一支忠誠于他個人的力量,正如托利黨內的赫斯基森派、皮爾派、坎寧派以及保王派那樣。
而這個組織的名稱,就疑似蹭了青年意大利的熱度。
迪斯雷利稱它為——青年英格蘭。
至于迪斯雷利為何要選擇馬志尼的路線,按照迪斯雷利本人的話說,那完全是因為年輕人好忽悠。
這一點不僅適用于那些城市和鄉村青年,也適用于貴族青年。
馬志尼能用筆做到這一點,托利黨文膽迪斯雷利先生沒理由不能復制他的成功。
叮叮當當。
女仆克拉拉小姐拉開房門。
一身正裝的俾斯麥與幾位好朋友站在門前,略顯緊張地開口道。
“煩請告知黑斯廷斯教授,我們幾個來補習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