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的時候,康諾特中尉剛剛在莫斯科結束假期,計劃返回印度工作。
由于他的身份,在康諾特穿越危險的高加索地區時,俄國政府還熱情的專門派了哥薩克騎兵保護他。
而在抵達波斯后,突發奇想的康諾特居然沒有選擇經過海路回到印度,而是選擇穿越沙漠和阿富汗的高原走一條前人不曾走過的路。
康諾特在這一路上幾度遭遇生命危險,遇到過攔路搶劫的土匪,也碰見過奴隸販子的獵奴隊,還差點被正在交戰的阿富汗軍閥懷疑為敵對勢力的間諜,在到達印度的前幾天還差點死于高燒。
而他也終于意識到為什么他走的路前人沒有走過了,那是因為走過的前人大多都死在半道上了。
不過,好在他完成了這一長達四千英里的旅途,并用時三年將這一傳奇經歷寫成了一本名為《從英國陸路出發前往印度以北地區,途經俄國、波斯及阿富汗》的小冊子。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直苦于沒有資金出版的康諾特中尉前不久在倫敦遇上了熱情的《英國佬》雜志社編輯,對方不僅十分欣賞康諾特的作品、答應出版他的書,甚至還給出了一筆數目可觀的價格。
當然了,給這么多錢,肯定不是毫無條件的。
只不過這個條件在康諾特看來簡直稱不上是什么要求,對方只是希望:在詳細分析可供俄國將軍選擇的入侵印度的路線和各種入侵計劃成功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夸張。
對于出版商來說,這樣的要求合情合理,畢竟只有這么寫才能有噱頭,而噱頭則直接關系到銷量的多少。
康諾特對此自然是欣然接受。
只不過康諾特顯然沒有料到這部書在出版后居然會如此成功,甚至于威靈頓公爵都在黨內新秀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推薦下認真的研讀了他的分析結果。
本就憂心忡忡的威靈頓公爵在讀完這本書后徹夜難眠,以致于想起了幾周前駐俄文化參贊亞瑟黑斯廷斯爵士從彼得堡發來的隱晦指責外交大臣帕麥斯頓子爵對俄態度軟弱的外交報告。
為此,閑不住的老公爵立馬派人去外交部要求調取近期關于高加索地區情勢分析的外交報告。
結果可想而知,這些外交報告當中有一多半都是出自亞瑟的手筆,而上面的觀點幾乎處處印證了康諾特中尉的觀察和推測。
于是,威靈頓公爵大手一揮,親筆信便漂洋過海的來到了彼得堡的英國使館辦公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