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買不買的問題。先把bug修一下啊!我用了好幾個月,結果剛剛竟還能發現一個bug,還是能直接往外冒人這么大一個bug。你確定這東西沒問題?”
“其實,可能是測試規模太小了啦。以及我們對于燃素網絡的監管還不夠。要不,我們可以試著推廣一下?”
這和商洛目前要做的事是重合的——在前往飛升的道路上,還差最后一步,就是把真正的天庭降臨到塵世來。雖然外部的工作一直在進展,但內部也需要為天庭的降臨而準備足夠的條件。
首先就是要讓物質無限的充裕起來。
這個其實本來差不多就已經做到了。畢竟是耗盡天下之力來奉養一國,大明百姓的生活本來就非常充裕。不過問題的關鍵還在于,物資本身的運輸效率是有極限的,產品的豐富程度也是有限的。
這里是應天,應天處在輕工業生產的核心地位,所以時常可以迅速地響應這里的市民的需求。
應天市場的商品是非常豐富的,除了商洛喜歡喝的幾個口味的鹽汽水沒有之外,別的東西想要什么也基本都有。比如拿冷飲來說,就有冷飲制造、冷飲加工機械制造、冷飲分銷等等的一整個產業網絡,不同的層級互相疊加在一起,為一線的消費者提供了非常多的選擇。
然而如果把距離拉遠——一直拉到遼東去,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應天可以同時售賣十幾種口味的可樂,但在遼東并非是輕工業生產的中心。可樂拉過去之后,可能只能有經典的香草口味可以保證不斷貨,而其他口味則不然。因為消費端和生產端離得太遠了,南直隸的生產中心很難直接去響應幾千公里之外的零售市場的需求,只能根據前一階段的反饋來指定消費計劃,但與市場的即時反饋相比較起來,必然是滯后的。
這種情況下,編繪器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直接打通了從生產到消費的所有渠道,它就直接在“你家廚房里”生產。想要什么就生產什么,想要什么口味就生產什么口味,一點都不會產生浪費。
這樣一來,商品得以豐富,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少——因為雖然是魔法,但編繪器的消耗是完全可控的,只需要用電加聯網就可以。電力提供能源,網絡提供燃素。
“話說回來,其實見過這種生產模式。”
【你見過的?在哪里?】
“20世紀的許多科幻.哦,我說是我那邊的,比如《星際迷航》之類的,里面就有提到這樣的萬能機器。”
【那我們還等什么呢?我覺得挺好啊。你自己用起來也覺得不錯吧?而且,那種科幻片里的社會,姑且也是種飛升狀態?】
“問題就在這里——那是飛升之后的狀態,可沒人說飛升之中會發生什么。就比如,如果直接把生產過程拖到消費者家的廚房里,那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實際上我們不只是干掉了中間商,這下子連生產商也干掉了啊!比如先前說的可樂供應不上,這其實也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種情況下,就給本地的輕工業生產留出了發展空間。雖然可樂是萬能選擇,但本地制造的汽水或許才更符合本地人的口味——現在恐怕全都要給編繪器干掉了。”
【啊這.這好像是個很大的問題啊.】
“不只是很大的問題。這東西雖然很便利,但它會對現有的市場和經濟結構產生毀滅性的沖擊。可能,這就是飛升的一部分。但我覺得,如果我是可樂工廠的工人,我恐怕不會想要讓自己被飛升掉——這個體系本來好好的,所有人都很滿足,物質也相當充裕。如果我們為了再邁進一步,把整個經濟炸癱瘓了,那恐怕就得不償失了。”
【那怎么辦.】
“實驗一下吧。我們得弄些,可控的,小規模的實驗。這個過程必須要研究一下,要不然就算飛升了也還是要炸一次。”
這也是商洛長久以來一直在籌備的事。他要避免飛升的過程對塵世產生結構性的沖擊,讓過渡平穩地完成。然而現在,即使是一項剛剛嶄露頭角的飛升技術,就可以可以輕易地摧毀現有的經濟結構了。
“我想想,我們可以在哪實驗.我覺得在學校食堂搞實驗就不錯。食堂這么簡單的地方要是搞不好,那別的地方就不用搞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