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方走后,王權開始在自己的記憶中尋找起張牛角和褚燕兩人的相關信息。
這兩個人的名字王權有些印象怎么說呢,王權有點印象,他記得自己曾經尋找華夏歷史名人的時候在哪里看到過這兩個名字。
然而王權越是往這方向去想,就越是想不起自己到底在哪里看到過這兩個名字。
一直想了十來分鐘,王權還是沒有響起這兩人的相關信息。
于是王權從游戲中下線了,然后掏出了自己的手機,打開瀏覽器查找了一下張牛角和褚燕兩個名字。
隨著加載時間的結束,王權果然在瀏覽器上找到了這兩個人的相關信息。
兩人活躍的時間大約是中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85年。
說這上面這些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說道東漢末年,那知道的肯定就多了。
大約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時,張牛角趁著黃巾起義的這個機會,聚眾起義,自稱為將軍。
聚眾起義那是好聽的說法,難聽的說,那就是拉起了一幫難民去當土匪。
褚燕的經歷和張牛角有些相似,也是在黃巾起義的時候,聚攏了一批少年去當強盜。
之后不知道事情是怎么發展的的,張牛角帶著自己手下的人和褚燕合兵一處,一同組成了一個更加強大的隊伍。
重新組建隊伍之后,褚燕推舉張牛角為這支新隊伍的首領。
然后有一次他們這支隊伍在攻打城市的時候,張牛角不幸被流矢命中身受重傷而亡,在陣亡的時候,張牛角命令他的部下遵從褚燕的命令。
于是這支隊伍的主人就從張牛角變成了褚燕,而褚燕也因此更改了自己的姓名,從褚燕改成了張燕。
要說這個張燕,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
在張牛角死后,張燕的部隊不斷壯大,許多山賊土匪甚至還有叛逃的軍隊都帶著麾下的士兵加入了張燕的麾下,最后竟然發展成一個近百萬人龐大勢力,號稱“黑山軍”。
當時黃河以北區域的大小郡城、縣城都受到這黑山軍的侵襲,然而朝廷卻對他毫無辦法。
公元190年,董卓遷都長安,天下紛紛起兵討伐,張燕帶著他的部隊與諸侯聯盟。
公元191年,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張燕派手下的將領杜長去幫助公孫瓚,結果被袁紹擊敗,因此損失了一些部眾。
公元193年,袁紹出兵想要剿滅境內黑山軍,所以聯合呂布在常山和張燕的主力部隊展開激戰,雙方戰斗了半個多月,張燕軍隊傷亡眾多,袁紹同樣也沒有討到什么好處,雙方各自撤退。
公元199年,袁紹出兵攻打公孫瓚,張燕和公孫續都帶著軍隊去支援公孫瓚,結果因為戰術失誤,公孫瓚兵敗,公孫續身亡。
之后一直到曹操消滅河北的袁氏集團的時候,張燕派使者和曹操結盟,希望一起進攻袁氏兄弟,曹操同意了張燕的結盟,并且封張燕為平北將軍。
隨后在其和曹操結盟后的第二年,張燕帶著麾下數十萬部眾投入曹操麾下,曹操因此把張燕封為了安國亭侯。
總的來說,張牛角在歷史上沒留下多少事跡,只能算是一個無名小卒,反觀這個褚燕,能和袁紹打得有來有往,可以和曹操相互結盟,那絕對是一個能大能耐的人。
即便是放眼整個華夏歷史來看,褚燕也絕對可以穩居二流歷史名人這一層次。
而現在,這個放眼整個華夏歷史的二流人物,正聚攏了一大批山賊土匪,并且還準備繼續拉攏更多的人加入他們的隊伍,甚至還向自己也伸出了橄欖枝。
如果這次自己拒絕了對方伸出的橄欖枝,那后顯而易見——自己會成為這黑山寨的敵人。
但是答應對方是絕對不能的。
張牛角、褚燕兩人現在的行為,那是公然反叛,反抗炎黃官方的統治。
在炎黃官方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這黑山軍或許能橫行一時,甚至就連郡城都有可能被他占領下來。
但只要炎黃官方一反應過來,炎黃大軍壓境之時,張牛角和褚燕兩人的行為就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