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封1
看著疾步而來的宮人。
皇后笑著道“母后,莫非那個木己又寫出佳作了”
太后笑著道“看看就知道了。”
看著詩文,皇后嘆口氣道“母后,你說這人才華怎會厲害到這種程度。傳聞大漢帝國有人七步成詩,以前我還不信,可是這木己卻是讓我不得不信啊”
太后笑著道“神州廣袤,生民億億萬,有天才也不奇怪。只是,此人文風多變,實在是難以揣摩性情啊”
“父親,這木己未進暢春園便連出三首佳作,趙王參賽豈不是”陳珩滿臉憂慮的說道。
老爺子倒是極為淡然。
“趙王是大明帝國的一字王,區區文名對趙王來說可有可無。只要趙王今日在詩會露面,趙王的風采論誰也奪不去,而且,這木己”老爺子聲音越來越小,陳珩根本聽不清,不過老爺子臉上滿是神秘的微笑。
看著父親的笑臉,陳珩也是心中嘀咕,難道還有什么秘密不成。
普天之下,若說對朱杞文采了解的非老爺子莫屬。
陳珩是朝廷官員,為了避嫌很少去趙王府。
孝康帝和諸位王爺找朱杞也是談論國家大事,根本不知朱杞文采;
至于道衍,見朱杞,則多是施展手段,暗中謀劃,發展武道盟,朱杞也沒有心思與其賣弄才華。
只有老爺子,在王府小住時,常和朱杞下棋談天。老爺子本就是飽讀詩書之人,朱杞與老爺子在一起時,不經意間的才華流露讓老爺子心驚不已。所以,朱杞的才華,老爺子是知之甚深。
而且,木己合起來不就是杞嗎
老爺子雖然心中多有猜測,可不到最后一刻,他是絕對不會說出去的。
這些年,為了不給王府添麻煩,陳府在帝都早就養成了謹小慎微的習慣。
“木公子大才,早春已被諸位先生評為佳作,正在公示。不知木公子是前往冬廳,還是”匆匆而來的于謙,還喘著粗氣。
朱杞道“還是前往冬廳看看”
“于某給木公子引路,木公子隨于某來”于謙說著,便向里面走去。
朱杞也邁步跟上。
冬廳的院子比秋廳還要大一些。
讓朱杞意外的是,第四關滯留的文人雅士也比秋廳多了不少。
朱杞上前,看著冬廳懸掛的告示。
告示上只有四個大字“以詩詠志”
看到這四個大字,朱杞頓時明白冬廳為何會滯留那么多人了。
自古以來,文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在修身之前,還有正心、誠意、立志。
立志對于文人來說意義非凡,每一個有成就的大儒,都會立有大志。
對于詠志詩,文人不敢亂寫,也不好寫。
少有大志的畢竟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還是隨波逐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