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洪武帝親自兼任皇族長老院的大長老日后,凡是皇族子弟,只要修為進進宗師境,都可以成為皇族長老院的長老
皇族長老院的建立標志著大明帝國的最高權力從皇帝轉移到長老院更重要的是,皇族長老院給了皇族子弟光明正大的實現野心的機會,避免了大明皇族未來的內耗
大明皇帝雖然是唯一的,但是,皇族長老院卻是不限制數量以后,有能力,有野心的皇族可以在皇族長老院中大展拳腳
皇族長老院、內閣、五軍都督府,成為了大明帝國最重要的三駕馬車。
另外,由于大明帝國這兩年疆域的猛烈擴張,大明帝國疆域的調整也迫在眉睫經過多次商議,最終大明帝國將現有的領土劃分為六域
大明帝國原本的領地被劃分為中域和南域大宋帝國原本的疆域成了北域的核心整個西方草原被劃分成西域、西北域和西南域。
大明六域合計八十一州、二百余郡、一千五百余府、生民無量。
這一年
孝康帝坐鎮大明帝國,規劃整個帝國
太子坐鎮草原,劃分牧場領地,父子二人倒是相得益彰
五月
坐鎮西方草原的太子朱雄英下令,召集草原各族頭領齊聚西都大元帝都,劃分草原牧場領地,解決草原紛爭
所有的草原部族,根據帝國的對草原的域、郡、府、縣的規劃,重新劃分草場
部族大會上,太子宣布草原各部族領地不得同時跨越相鄰的兩縣;周邊三縣之內,不能出現相同的部族;一縣之內,百戶以上的部族不得低于三個此令被草原百姓稱為部族分居令。
部族分居令,在西都參會的部落首領一片哀嚎
但是,為了帝國長久安穩的統治草原,太子不顧草原部族的反對,鐵腕推行部族分居令。
僅孝康十三年一年,帝國大軍就絞殺了草原上千反對部族分居令部族。
對于帝國大軍的絞殺,和草原三域各州、郡、縣衛所的逐步建立,帝國逐漸穩定了對西方草原的統治
當然,為了穩定草原三域的統治,帝國在草原的頒布的政令可不僅僅是部族分居令。
比如說;部落首領遷居令
自孝康十三年開始,帝國都會征兆草原大部落的首領遷居大明帝都和西都這些遷居的部落首領,其子孫可在大明帝國官學中學習,學成之后帝國也會授予其官職
除了遷居令之外,帝國還有貿易令、宗教令、文教令、衛所令等等
面對大明帝國層出不窮的法令,草原部族掀起了一波波的抵抗
可每次抵抗都在帝國大軍中絞殺中化為齏粉而草原部族的每次抵抗后,大明帝國對草原帝國的統治便穩定一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穩定的草原的和中土的交流也越發的頻繁交流越頻繁,帝國在草原的統治就越穩定
實際上,最普通的牧民對于帝國在草原的統治是十分歡迎的
部落制逐漸瓦解的草原,牧民受到的壓迫和剝削在快速減少
以前的草原,普通的牧民其實就是部落首領的私產,根本沒有絲毫公平可言
大明帝國用大軍和殺戮讓草原知道了律法的威嚴而律法保護的其實就是最普通的牧民
大明帝國自建國以來,帝國的根基從來不是文武百官,而是最下層的老百姓縱觀神州大陸,可沒有哪個帝國像大明帝國這般,每隔幾年就弄出一個大案,砍殺官員
在朱杞的教育下,太子對于百姓、官員的本質看的極其清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