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應下
靈山后山。
多寶如來面色愁苦,都快趕上接引圣人了。
端坐一旁的彌勒佛祖和燃燈佛祖也是一臉的凝重。
佛教的三尊佛祖是真的沒想到,多寶如來當初那一言,會有這么大的因果。
當時,多寶如來貶低南贍部洲的話,雖然有些小心思,但并非存有私心,而是為西游大劫做鋪墊。
畢竟,佛教要傳經南贍部洲,必然要有個因由。南贍部洲若是比西牛賀洲還好,那佛教有什么資格在南贍部洲傳道呢取經人又何必不遠萬里的來靈山求取真經呢
所以,佛教必然要將南贍部洲說的十分不堪;西牛賀洲說的十分美好。這樣才能塑造佛教真經的價值,這樣才能合理的存在一場西游。
貶低南贍部洲,佛教是能知曉人族會不滿的。
畢竟,被佛教當做踏腳石,別說人族,任何勢力都不開心
在佛教看來,人族不滿歸不滿。但佛教攜大劫之勢,人族即便不滿也無可奈何
佛教雖然算計人族將其當做踏腳石,但佛教上下從未想過,要與人族結下大因果啊
人族是天地主角,其實力深不可測,這因果又豈是那么好結的。但口舌兇場,是非惡海,多寶如來的一言成讖,當真是因果輪回,報應不爽啊
觀音菩薩將首陽山之行的經過以及人族的要求告知三尊佛祖后,便靜立一旁,驀然不語。
佛教主事的是三尊佛祖,可不是他觀音尊者再說,人族因果牽扯極大,沾染不得。觀音菩薩也不想沾染
燃燈佛祖輕聲問道“觀音尊者,人族所提條件,以尊者看是否有轉圜之機。”
燃燈佛祖的出言,有些出人意料此事本因多寶如來而起,自該多寶如來解決。不過片刻間,觀音菩薩、多寶如來、彌勒佛祖便想明其中關竅,心中對于燃燈佛祖也佩服不已。
觀音菩薩雖然在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其是當事人,哪能完全躲開。
佛教要傳經南贍部洲,必須要貶低南贍部洲,抬高西牛賀洲。否則,西游取經之事便根本不合理。所以,站在佛教一方來說,多寶如來并沒錯
既然從佛教的角度看,多寶如來沒錯;而人族又是與整個佛教對話,那燃燈佛祖自然要出面
作為佛教的過去佛祖,燃燈佛祖明白,佛教與他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所以,其率先出言,即是真心解決人族之事,也是告訴多寶如來,此事乃佛教之事,并非你一人之事。
此事雖起于多寶如來,但并非多寶如來之過。
燃燈佛祖先入闡后歸佛,皆受圣人看重委以重任,其自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