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陳恪
可世間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陳太公膝下兩孫雖然都是人族英杰,但兩人皆有大抱負在胸,一直未曾婚配。
陳老太公雖然想四世同堂,但兩孫不愿婚娶,陳老太公也無可奈何。
好在地仙界靈氣氤氳,人族壽愈數百,陳老太公還等得起。
不過,天有不測風云。
長孫陳恪外出游歷數載后,懷抱一幼童重傷而回。陳恪傷勢實在太重了,撐到陳家莊時已經油盡燈枯,匆匆交代幾句之后便撒手而寰。
陳老太公先喪子,再喪孫,人間之大痛接連兩次降臨在老太公身上,此痛難以言喻。若非次孫陳萼每日在其身前照顧,陳老太公恐怕就要撐不過去了。
可是,看著長孫陳恪留下襁褓中的重孫,陳老太公還是提起心氣,慢慢的恢復了身體。
可惜啊!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纏苦命人。
長孫陳恪留下的幼子,在數月之后,不翼而飛,陳家莊上下找了月余時間也不見其蹤跡。陳老太公本就孱弱的身體哪里受得了這般打擊,最后還是一命嗚呼,魂歸幽冥!
陳萼在處理了陳老太公后事后,便閉門苦讀,不見外客!
以陳萼的聰慧自然看出,自己的那小侄子絕非意外走失。陳家莊上下都是血脈親族,自己那小侄子剛學會走路,即便出了家門,也不會在陳家莊失蹤。唯一的解釋就是仙神之流的修行者所為。
大唐皇朝國力強橫,州府之間常有修士出沒,仙神縱橫。
陳萼有功名在身,得大唐皇朝庇護,對于修行者并不陌生。
在陳萼看來,想必自己那小侄子得了仙緣。可即便是仙緣,陳萼對那擄走小侄子之人也是滿心的怨恨。
在大唐皇朝中,收徒的修行之人不少,可很少有像自己家情況這般,直接將人擄走的。一般的修行之人收徒,會征得家人同意后,或將人帶走修行,或傳下修行之法。這人如此豪橫,直接將人擄走,簡直和強盜無疑。
可是,陳家莊根基淺薄,祖上并無英杰大能,陳萼縱然心中惱恨也無可奈何。
陳萼明白,現在想尋回自己那侄兒,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考取功名,借助大唐皇朝之力尋人。
大唐皇朝是人族正統,威壓天下,就是仙神修士也不敢在大唐皇朝放肆。
于是,陳萼閉門苦讀詩書,準備繼續考取功名。
沱河下游數萬里處,一位渾身臟兮兮的頭陀,正抱著一幼童緩緩而行。
看著昏睡的幼童,那頭陀臉上喜氣洋洋得道:“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合該和尚建此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