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陳萼1
長安城熱鬧無比,最終的國師遴選法會也如期而至!
三十六位復賽勝出的修士,都是諸天萬界的少有英杰,大唐皇朝也十分重視給予了他們足夠的尊重!這份尊重不僅僅體現在大唐皇朝給他們的待遇上,還有最終法會的賽制。此次國師遴選法會和預選、復賽不同,并無彼此間的交鋒。而是,每位參賽者輪番上場或講法、或演道,單憑參賽者想法,大唐皇朝并不干涉。
不過,最后的大唐國師人選還是由大唐皇朝最終確認的。大唐皇朝最終遴選國師雖然有些主觀傾向,但國師遴選并非是生死仇殺,大唐國師未來也要為大唐皇朝服務。所以,由大唐皇朝最終判定人選也是正常合理的。
李世民親自督建的論法高臺上,三十六位英杰在臺上各施手段,神通、秘法、道法等不一而足,精彩紛呈。
可論法高臺上熱鬧,而臺下卻是暗流涌動。
李世民看著高臺上眾多的國師候選人,滿臉的笑意。只是在掃過佛教一方時,其眼中閃過一絲戲謔。
最終的遴選國師法會,是大唐皇朝的盛會,李世民這個皇主絕不能缺席。實際上,不只是李世民這個皇主,大唐皇朝的文武百官都來了。大唐皇朝國師掌大唐疆域內的教化之責,有不小的權柄。滿朝文武自然也來見識一番這位未來的同僚。
其實,三十六位英杰在高臺上的講法論道實際上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復賽最后一輪的九場比賽,他們的表現早已被外界熟知了。像氣運無敵的袁天罡、精通佛法的玄奘、神通智慧驚人的達摩、道法無量的張伯端,以及林靈素、道景真人等等早已名聲大噪,名聲在外了。
就在三十六位英杰剛結束高臺上的講道論法,還未等主持法會的禮儀官開口,高臺下便是一陣騷動。
只見大唐皇朝江州知州,上屆科舉狀元陳萼陳光蕊高舉狀紙在場外喊冤!
陳萼,字光蕊。是大唐皇朝上屆科舉狀元,其考中狀元之后,與朝中重臣殷開山之女喜結連理,后又被魏征舉薦為江州知州。所以,其也是大唐皇朝這幾年最負盛名的官場新秀。
本來,像陳萼這般狀元出身的人族賢才,該當留在皇都長安重點培養。有殷開山這位朝中重臣照拂,陳萼未來在大唐皇朝的仕途也能一帆風順。
不過,陳萼一心為民,不愿留在皇都蹉跎。故而,幾次上書請求下方地方。因此,魏征這才舉薦其為江州知州。
對于陳萼這位人族賢才,李世民印象極深。畢竟,大唐皇朝建立不久,這狀元可沒幾個。陳萼出身小農之家,卻能高中狀元,其天賦毋庸多言,李世民自然對其看重的很。
另外,人族帝朝和皇朝的科舉與普通的人族帝國的科舉截然不同。
普通的人族帝國,帝王是有權利點選狀元、榜眼、探花的。
而像大唐皇朝這般的人族皇朝,皇主李世民卻沒有資格和權利點選狀元、榜眼、探花。
這是因為皇朝和帝朝的科舉,已經不單單是為皇朝、帝朝選拔人才了。皇朝和帝朝的科舉是在為整個人族選拔人才。所以,皇朝和帝朝科舉最后的殿試,一般也都是人族祖地主持。像陳萼這位大唐皇朝的科舉狀元,就是人族祖地的大賢共同認定選出的。
人族選才和普通的人族帝國不同,人族選才要保證絕對的公平。只有首陽山祖地的那些人族大賢也不會受皇朝、帝國影響,保證科舉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