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科比這種類型的球員,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能夠放松警惕。
一方面是因為球在喬丹手中,相距皮蓬實在是有些遠,等喬丹傳球再補人也來得及,還有一方面就是森林狼的球員也注意到了皮蓬的進攻態度似乎是有些消極。
而此時公牛的進攻輪次,已經是跑位進入到了底角位置的皮蓬已然是失去了做軸的可能性。
兩側是邊線,還有什么地方比底角更差的進攻位置嗎
落底角的皮蓬,根本就是擺明了態度,不想參與本輪次的進攻。
但是你敢去賭喬丹今天的手感好不好嗎
這種有著強烈進攻信念的球員,往往會在關鍵時刻送上致命一擊。
武道退到了三分線內一米位置就停下了腳步,再也沒有要后退的意思。
但是世界上,這兩個球員哪個人球商高,哪個人球商低,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
因為在三角進攻體系當中,皮蓬所負責的事情比羅德曼可是要復雜的多。
但是武道也不可能無休止的后退下去,喬丹在越過三分線之后,每朝著籃筐靠近一米,他的威脅系數就會呈倍增加。
穆雷單節5中0的時候大家嘲笑穆雷今天是科比附體,但是當穆雷頂著高他十幾二十公分的濃眉命中絕殺的時候,“科比附體”就變成了稱贊。
在放空的皮蓬之后,森林狼的防守陣型就是2內3外,內線籃筐兩側,分別站著加內特和本華萊士。
公牛的三角進攻體系當中,最主要也是最不可或缺,最不能夠更改的兩個球員,一個是喬丹,另一個就是皮蓬。
那就是當年禪師在公牛搞三角進攻戰術的時候,新來球隊的羅德尼很快就領會了這套體系的要點,而皮蓬在平常訓練的時候時常會被禪師訓,說是領會能力緩慢。
作為軸的皮蓬,在功能上就比作為拼圖的羅德曼要復雜一些。
但是皮蓬不一樣,他除了需要尋求自主進攻的機會之外,也需要在合適的時機給喬丹傳球,并且還要時刻關注三角體系之外的角色球員是不是出現了空位,是不是出現了更好的出手機會。
喬丹靜靜的觀察了森林狼的防守陣型許久,發現森林狼對低效區的防守相對薄弱,而喬丹也注意到了皮蓬似乎是不想參與本次進攻,索性也就將目光收回,看向了身前的武道。
弧頂方向和右側肘區的外線空間拉的很開很開,給喬丹創造出了完美的一對一的機會。
他不認為喬丹會像那些小球時代的得分手們那樣,瘋狂出手三分球。
在喬丹的壓迫下,武道也是緩緩后退,保持著他和喬丹之間的防守空隙。
一般而言,軸心球員的位置需要在半場的中心區域,讓自己的傳球能夠輻射到球場上面的所有球員,同時也是能夠將所有球員的跑位都看在眼里。
森林狼這邊有選擇性的適當的放空了底角位置的皮蓬。
但是底角位置是天然的“進攻絕境”,球員在這個位置接球的時候,進攻變化是最少的。
“嗯很壯。”
“確實是不容易頂動。”
邁克爾喬丹在嘗試性的側打的兩次之后,感受到了武道強悍的身體素質,果斷放棄了原定計劃,在又一次的側打發力的下一瞬,喬丹左手落球,迅速半轉身,試圖從中路加速突進。
喬丹的動作,瞬間就牽引了武道的防守動作,與此同時,落位在底線前的加內特也是快速朝前趕了幾步,隨時準備去撲防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