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火箭管理層不當人,沒有給姚明配置優秀大前鋒的同時,還期望姚明能夠擁有足夠強的籃下統治力。
這使得姚明大幅度增重以增強他在低位時的統治力,但是相應的,隨著體重增加,姚明的速度也徹底喪失,靈活性方面也是大幅度削弱,以至于中后期的姚明有了防不出去的弱點。
這兩個中鋒的缺陷其實都是團隊體系造就的,并不是球員個人能力有上限。
奧尼爾從進入聯盟到現在,個人的特點早已經被各支球隊研究的透透的了,波波維奇在對付奧尼爾這一個球員上面,也有著屬于自己的獨到理解。
“刷!”
隨著艾弗里約翰遜在外線“軍訓”奧尼爾順利投籃得分,科比剛剛才幫助球隊建立起來的優勢立刻被消弭無形。
其實雙塔的馬刺和單核的湖人有一個近似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兩支球隊的內線存在感實在是太強了,以至于球隊其他的球員往往擁有著比較不錯的外線出手機會。
在武道看來,這一場比賽的勝負最后的落腳點還是在角色球員的投籃準度以及兩隊隊伍對籃板球的保護上。
擁有更高命中率的球隊,擁有更強搶板能力的球隊,終將會獲得比賽的勝利!
第二節比賽的發展也正如武道所預料的那樣,兩支球隊的進攻偏向都不約而同的集中到了外線上,湖人方面,尼克范埃克塞爾和科比兩人消化了球隊大量的低效區的出手權。
而馬刺方面,賈侖杰克遜在科比的防守下顯得步履維艱,有限的幾次接球都沒有辦法將機會轉化為得分,反而在科比的防守壓迫下,賈侖杰克遜還出現了單節兩次的失誤,而這兩次失誤也都是讓湖人抓住了機會,反攻得分。
在賈侖杰克遜啞火的情況下,馬刺的外線進攻任務幾乎是落在了艾弗里約翰遜一個人的身上,也好在湖人方面對中鋒維爾佩爾多的防守比較松散,使得艾弗里約翰遜在進攻時有可以突分的對象。
而鄧肯也是時常利用自己的個人能力強打湖人的羅伯特霍里,在吸引了奧尼爾的補防之后,鄧肯則是會選擇把球給到空位的大衛羅賓遜,或者是給到其他位置上機會相對較好的隊友。
在鄧肯和艾弗里約翰遜的串聯下,馬刺依靠著團隊籃球也是能夠穩住陣腳,和湖人的比賽也是愈發激烈起來。
比賽到了第二節后半段,馬刺方面的體能有所下降,波波維奇察覺到了這一點,及時換下了賈侖杰克遜和大衛羅賓遜,換上了后衛線的維尼德納格羅(193,84kg,1988年二輪4號秀)和查克珀森(203,100kg,1986年首輪四號秀)。
維尼德納格羅是一個老將,在聯盟當中混跡多年的他,雖然身體素質不如以往,但是后衛線技術全面,有一定的自主得分能力,常規賽階段也能打出場均十分的表現。
而查克珀森也是一個技術相對全面的球員,巔峰期的時候甚至能夠打出場均21分的出色表現,只是隨著年紀增大,他的衰退也是顯而易見,今年常規賽階段的時候,他的場均得分僅有六分。
看得出來,波波維奇教練將這兩個球員替換上場一方面是為了平衡主力球員的體能,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打算加強一下外線球員的得分能力。
球場之中還有維爾佩爾多和鄧肯兩人個內線球員,實力雖然不如三內線,但是搶奪防守籃板的能力,也應該不至于下滑太多。
只不過這兩個替補球員上場之后的結果卻并沒有讓波波維奇教練如意,下滑期的球員畢竟是下滑期的球員,不管他們巔峰期再怎么強悍,對于球員而言,年齡終究是任何人沒有辦法逾越的門檻。
隨著比賽的進行,湖人和馬刺兩隊的比賽也是漸漸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