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球巴克利的上場時間達到了42分鐘,兩支球隊的勝負直到加時賽的最后一刻才見分曉。
整場比賽下來,巴克利也是砍下了21分14籃板8助攻的出色表現。
只不過這一場比賽表現最為出色,的確是火箭的替補中鋒凱文·威利斯,他全場上漲了43分鐘,砍下了33分19個籃板,其中前場板的數量達到了恐怖的12個,是火箭能夠獲得最終勝利的最大功臣。
巴克利的籃板數雖然也達到了14個,但是其中12個是后場籃板,當然了,這不代表著巴克利的籃板數是劃水得到的,在激烈的比賽對抗當中,對于后場籃板的保護也是球隊的重中之重。
巴克利的進攻籃板遠遠小于防守籃板,僅僅只是因為他在球場上面的職能和凱文·威利斯有所不同。
巴克利是持球手,在進攻端不管是自己持球進攻還是助攻隊友,往往都沒有辦法繼續參與到前場籃板的爭奪當中。
單場12個罰球相較于中鋒凱文·威利斯的3個罰球其實就已經看得出來這兩個球員的職能有著本質不同。
很多時候,看一個球員的真正能力很難從他的數據上面看出來。
就如同這一場比賽的巴克利一樣,他在賽場上面的作用遠遠不是他的數據能夠體現出來的。
組織前鋒。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語或者是一個位置來形容老年巴克利的球風球路的話,組織前鋒這個詞恐怕是最為適合的一個詞了。
年輕時候的查爾斯巴克利有著近乎無敵的身體素質,依靠著他的大屁股往往能夠在低位無往而不利,即使是早年巴克利每場比賽都有一些不合理的3分球出手,但是他的真實命中率在巔峰期也是達到了恐怖的66%。
他的大屁股甚至強到要專門為他修改背身規則。
進入nba的第二年,查爾斯巴克利保持著強有力的終結能力的情況下,還開發出了自己的傳球能力,場均助攻也從1.9飆升到了4.0,幾乎是翻了個倍。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巴克利終結能力也是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97至98賽季的常規賽,受到傷病影響他的場均得分數也已經跌落掉了15分左右。
但是即使是那樣,他也依舊是聯盟當中最頂尖的那一批鋒線球員之一。
如果不是為了獲得總冠軍主動降薪,他這個層次的球員依舊配得上一個不錯的合同,畢竟能力和商業價值擺在那里。
老年巴克利的球風球路其實和森林狼還算匹配,在4號位的這一個位置上,他最大的短板就是受限于體型的防守能力。
他身高也注定了他在和同位置的球員對抗的時候,身高會成為他的短板。
同時代的馬龍在進入聯盟當中之后,防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一度成為最佳防守球員。
但是一直以來巴克利的防守能力都沒有出現過什么增長。
早年腿腳輕輕的,他還能夠防一防3號位,但是現在的他恐怕已經跟不上3號位球員的移動速度了。
讓他去防4號位的球員受限于體型,也會被人當做攻擊的弱點。
但是巴克利的這一個劣勢在森林狼當中卻能夠很好的被彌補,和他搭檔的內線球員要么就是本華萊士,要么就是加內特,這兩個球員都有著出色的協防能力以及恐怖的彈跳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