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操作之后,就可以自由地從空間之中存入或者取出設備,對空間之內進行有效干涉,最重要的是可以把體內的可控高能粒子放在里面。
這樣一來,可控高能粒子相互嵌套,就讓這個弦球看起來更像是氣海了。
“既然有這種東西存在,筑基其實也未必就需要對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掌握的有多么深刻了,如果只是想擁有這種層次的能力的話,只要把一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盡可能的小型化,建設在弦球的內部,就可以讓使用者傻瓜式操作了。
或許將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需要控高能粒子的配合,但那種難度已經降低到了微乎其微的程度,只要智商沒有問題,就肯定能夠學會。
不過相應的操控的自由度會降低,一些我們可以隨意使用的絕招,他們是用不出來的,但從某種方面上講,這樣的技術更適合普及,可以通過對反應堆的設計,限制社會中大多數個體掌握過于強大的破壞力,威脅到社會的安定。”
藍諾再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拿出了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的圖紙,相比于憑空用可控高能粒子構建出來的反應爐,用實際的物質構建出來的反應堆輸出功率其實是更大的,欠缺的不過是靈活程度。
“其實我們也可以搭載這樣的反應堆,或者說將反應堆的零件放入弦球之中,如此一來,在需要大功率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將反應堆點火。
在一些我們需要投入高度的精力的時候,也可以將反應堆點燃來節省我們控制他的精力。雖說將精神鍛煉到我們這個層次之后,一心二用,甚至是一心多用已經是標準操作了,但還是會一定程度的降低我們操作的精度。
除此之外的話,我們還可以在這里搭建觀測設備,四維弦球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觀測平臺。他對于三維世界來說就相當于平靜的水面之上懸浮的泡沫。
雖然這個泡沫非常小,但它終究是高于水面的。因此我們將觀測設備安置在球的內部,就可以脫離于三維世界,將視角拉高到更高的位置,這樣我們就可以擁有高維視野,直接觀測到物質的內部結構,這其實就是最簡單直接的透視了。”
其實說到這里,大家都覺得這種對物質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像是一些玄幻或者是影視作品中描述的精神力。
可以脫離視覺,聽覺的感知而存在,可以觀測到極遠的方向,無視障礙。同時可以進行透視,觀測物體的內部,甚至是像一只無形的手一樣,傳遞回觸覺一樣的感受。
之前將可控高能粒子比喻為精神力或許還有些不貼切,現在配合上了切割下來的四維弦球,就變得貼切的多了。
被調到了科考隊中的藍諾01926看大家都在熱烈的討論弦球在觀測方面的用法,猶豫了一下還是插入了對話之中。
“其實有了四維空間的碎片之后,我們對物質世界的干涉能力可以以一種更直觀的方式體現出來了,之前你們的比喻已經很貼切了,我們的確是水面上的一個泡沫。
但其實這個泡沫并不是貼在水面上的,我們現在的狀態之中,這個泡沫是以相當近的距離懸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