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基礎工業方面差距太大,算是原樣照抄,數據都不改一個的復制他們的技術,起碼也要五十年時間,才能制造出同類型產品,而且很難做到單人攜帶的小型化。”藍諾說完之后指著屏幕上第二件設備的圖片道
“這是我們發現的另一種引力波武器,也是三體艦隊中,大規模配備的一種武器,眾所周知,在沒有空氣的太空中,爆炸的沖擊波是難以傳播的,為此我們設計了破片核彈,在超級氫彈的外殼上,增加極耐高溫的納米材料,以擴大氫彈在太空中的殺傷范圍。
但這歸根結底還是動能打擊,何在大氣層內沖擊波的破壞效果依舊有巨大的差距。
而三體人則另辟蹊徑,太空中沒有空氣作為介質來傳遞沖擊波,但時空卻是無處不在的,在時空之中傳播的波動,自然也是無處不在。
微弱的引力波對物質世界幾乎無法造成破壞,最多是讓物體的長度,寬度發生細微的變化,但足夠強大的引力波,卻足以將宇宙中的絕大多數物質撕碎,即便是我們現在只能小規模合成。
連肉眼可見的大小的碎片都合成不出來的強相互作用力材料,在這種時空波動之下,也會輕而易舉的被撕成碎片。”
藍諾在看三體原著的時候,其實就有一個疑惑,武器發展的歷史中,攻擊永遠都是比防御要更強一個檔次的,盾牌,鎧甲,是難以抵擋箭失,投石車的,防彈衣和坦克裝甲,與人類現在最強的攻擊武器相比,差的也更遠了。
越是體積小的存在,想要獲得強大的防御力,所需要的技術就越高,水滴既然能有如此強的防御,那么三體人的攻擊武器,理應可以輕易摧毀水滴的防御。
原著之中對這些武器一直都沒有體現,三體艦隊連奧爾特星云都沒有跨過就撤了,水滴就是人類唯一見過的三體人的造物,嚴格意義上講,原著之中人類連智子都沒有見過,見到的只不過是用地球材料打造的化身。
現在看來,即便是文明發展到高等級階段,攻擊武器依舊要比防御更強,三體人的引力爆破,可以輕易撕碎強相互作用力材料,而這也解釋了,三體艦隊外裝甲上的強相互作用力材料遠遠不止一層原子核,要厚重的多的重要原因,顯然是要防御同類型的攻擊。
“三體人有引力波炸彈,同時也能夠通過引力波發生器,在他們的飛船內部,制造小型的引力波爆破,根據他們的武器說明上描述,爆炸會憑空出現,并且破壞范圍的誤差不會超過一毫米,用來清除進入到艦隊內部的敵人。
三體人和我們想的一樣,認為跳幫戰是人類最有可能威脅到他們的手段,雖然認為人類幾乎不可能做到登上他們的飛船,但還是做出了這樣的設計。”藍諾看向自己身邊的涅槃者,他們已經熟悉了四維空間碎片的使用,此時一個個卻都臉色難看。
求收藏,求推薦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