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旭日東升之初的正月中旬,元宵節剛過,正是萬物勃發的時候,早晨的寒風刺骨。勤勞的村民此時已經在田地里耕作多時,不管是多么的辛苦,只要抬頭看到河邊高地上的學舍,和傳來的朗朗讀書聲,就感覺自己有著無窮的力氣。
此時距離學舍建成已三月有余,當初當姬松看到建成的學舍,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宛若玉帶的河水旁的一處高地上,一座占地一畝的建筑拔地而起。
學舍建的并沒有姬松想象中的那么差勁,非但不差,還比自己當初設計的要好上太多,沒有雕梁畫棟,沒有鮮花流水假山池塘點戳其間,有的只是返本歸元般的古樸和典雅。
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地方就應該是讀書的地方,沒有多余的裝飾,也沒有昂貴的木材為棟梁。但是,這卻是所有姬氏族人和姜家坳村民的精神寄托之地。
他們沒有多余的錢財,學舍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親手所制,沒有誰敢偷懶,所有的東西都是精益求精,在這中間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沒有人叫苦叫累,他們都知道這是他們孩子將來學習學問的地方,也是他們的希望所在。
學舍的大體布局,類似于姬松前世的四合院的布局,不過這里只有三面建筑。正前方的大堂是孩子們上課的地方,后面有一個不大的藏物室,姬松將他改造成一個自己休息的地方。
兩邊是學生自己學習的教室,平時他們都待在兩邊教室,只有上課時,才會來到正堂,聽授學問。
也不知是誰的主意,從別處移栽了幾株桃樹和柳樹,在學舍的周圍栽種著,此時已是勃發之際,在白墻竹瓦之間,加上孩子們的讀書聲,顯得十分幽靜,正月十五過后,姬松沿襲后世的習慣,此時正是開學的第一天。
“好了大家停一停”姬松拿著戒尺敲了敲書案,示意大家停下來。
過完武德五年,來到武德六年,姬松已經有了少年人的特征,身穿一身青色的衣衫,內里是白色交領長衣,外面是一件青色的絲衫,簡單地將頭發用一根絲布束起,青澀而秀氣的面容,再加上有點玩世不恭的笑容,讓誰看了,也要道一聲好摸樣
等教室徹底安靜下來,姬松看著眼底下,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和那渴望的眼神,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天已經是你們正式就學的第三個月了,也是時候知道你們都學到了什么程度,所以,今天不做別的,我出題考考你們,怎么樣都有沒有信心”
“有”
“好,劉先成,姬青你們二人給同窗們每人發一張紙。”姬松將一沓白紙交給他們,就轉身開始寫考題。
不管身后的交談聲,姬松的面前是一塊涂成黑色的傾斜木板,手中拿著的是兩寸長的白色石灰筆。沒有看錯,姬松將后世的黑板和粉筆制作出來了,專門用作教學。
“這紙真白啊”一位學子,拿著剛發下來的白紙,聞了一下,滿臉陶醉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