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那些就是蠶絲染成的絲線”
過來一會兒幾人才平復下心情,對六姑問道。
“不錯,這已經是今年的最后一批了,之前的早就被明叔給運到南方去售賣了。”
“明叔”
“就是這次帶隊去南方的管事”姬松解釋道。
“哦,原來是他啊”
隨后沒再在此事上多說,畢竟勛貴聯合皇家去南方發財,說出去并不是什么好聽的事,讓那些御史聽到有得嘮叨了。
“哼”魏征聞言冷哼道。
幾人一看,得,這還有位專門懟皇帝的呢,差點把他給忘了。
“那你今年可得多少利潤”李世民問道。
六姑看了眼姬松,這才有些不確定地說道“大概有千貫吧”
“多少”李世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應該,可能,有吧”六姑忐忑道。
三人又是一陣無語,一個被夫家趕回來的寡居夫人,獨自一人拉扯孩子長大,還闖下了如此大家業,不得不說一聲佩服
接下來又看了下其他房間,有紡織的,有已經是成品的庫房他們都沒放過。
直到徹底參觀結束,他們還有些意猶未盡
這樣的場景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怎么也看不夠,這些才是使得整個國家富足的根本啊
現在由于銅錢的缺少,很多時候都是以布匹來衡量物品的價值的,而這個婦人帶著一群原來只能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女子。
就創造出了如此大的產業,這那里是織布啊,根本就是在印錢,這些布匹永遠都是硬通貨。
他們剛才看了,織出來的布匹都是上等的布,根本就不愁賣不出去。
加上現在海外對大唐這些特產的瘋狂追求,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些布匹都是海貿的主要商品,為大唐創造更多的稅收。
農田里的糧食是保證百姓的基本需求,而想要富足,李世民算是看出來了,還得從土地外面想辦法。
看看明州,本來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海邊下等州縣。但就是因為有了海貿的紅利,就使得那里成為了迄今為止除了長安納稅最多的地方了。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明州一州的稅收超過長安不過是時間問題。
前段時間,明州刺史顧延之上奏說,要求朝廷大力扶持茶葉和絲綢的生產,現在那些域外商人對這些大唐獨有的布料已經到了癡迷的地步。
現在不管是有多少,都被那些人拉上海船,運到萬里之外。
還說大唐的東西只要到了外海,最少都是五倍以上的利潤,這些都讓李世民眼紅不已
但回頭看看大唐的情況,仿佛一盆涼水澆到了頭上。
回顧四望,諾大的大唐竟然沒有一支能夠在深海遠航的船隊。想到讓五牙戰船去海上探探路,竟然不是被海浪推回來,就在海上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