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總管下令”
姬松看著群情踴躍的眾人,也是激動不已
這場戰爭將徹底改變東方霸主地位的一戰,勝則大唐的威名遠波海內外;敗則萬事皆休
雖然不至于亡國,但一蹶不振是肯定的。
說不定又要來一次文景之治,用以積蓄力量。
運氣好也許會出現漢武帝那樣的雄主,要是沒有,那他姬松將徹底成為大唐的罪人。
“眾將聽令”
“末將在”
姬松將大氅甩出,猛然回頭道“從即日起,眾將士睡不卸甲,馬不離身,做好隨時出擊準備。”
“弩車全部拆卸裝到大型雪橇上,單人雪橇也檢查仔細,不得出任何紕漏。”
“帶足半月軍糧,糧草,選出最優秀的戰馬,按一人兩馬配置。”
“要是誰敢在這件事上出喲蛾子,別怪本總管無情”
走到懸掛在案幾后面行軍地圖前,狠狠地拍在一處紅點上,厲聲道“而我們的目標就是頡力的老巢鐵山”
眾人大吃一驚道“鐵山”
春季,正月,李靖率領三千驍騎從馬邑出發,進駐惡陽嶺
突厥頡利可汗想不到李靖出兵如此神速,大驚失色道“唐朝沒有傾全國兵力北來,李靖怎么敢孤軍深入到這里。”
突厥兵一天內數次受驚,于是將牙帳遷移至磧口。
先前,頡利兵敗后,逃竄到鐵山,殘余兵力尚有數萬人。頡利派執失思力謁見太宗,當面謝罪,請求傾國降附,自己入朝抵罪。
李世民派鴻臚寺卿唐儉等人撫一慰,又令李靖領兵迎接頡利。
但頡利何許人也,外表謙卑,內心尚在猶豫,想等到草青馬肥的時候,再逃回到漠北重整旗鼓。
李績出云中,與突厥戰于白道,大破之。
李靖出定襄引兵與李績會白道,相與謀曰“頡利雖然大敗,但其兵馬還很強大。
如果走磧北一帶,頡利可依靠舊部族,道路阻隔而且遙遠,恐怕一時很難追上。
現在朝廷的使節已經到了突厥營地,突厥頡利可汗一定覺得寬慰,如果挑選一精一銳騎兵一萬人,帶著二十天的糧草前去襲擊,可以不戰而生擒頡利。”
這是李靖早已謀劃好的計策,只是先前不易太多人知道。此時才有李績言說,這也是保險使然。
但李績卻猶豫道“陛下已下詔接受他們投降,大唐的使者在對方營地,怎么能進攻呢”
李靖此時哪里還顧得了那么多,這件事陛下已經同意,唐檢也心知肚明,但還是去了,想必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不過,這件事絕對不能對其他人說,不顧唐檢死活的惡名也不能讓陛下背上,李靖只能自己抗。
最初制定計劃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種情況,想要成大事者不計小節,戰爭哪有不死人的
李靖說“當年韓信就是靠偷襲打敗齊國的。唐儉等人不值得憐惜”
漢初,韓信在攻克趙國之后,劉邦就令他帥兵繼續攻打齊國,此時齊國已經投降,韓信便想停止對齊國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