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做完論述站到一旁,接下來是李恪上臺。
李恪就不同鄭明了,皇家的教育優越性,在此刻顯露無疑
先是對皇帝宰相等一禮,然后是師生,最后再對姬松躬身道“學生準備好了”
姬松點點頭,在他看來,李恪不管是性格還是心智都要優于李世民的其他幾個兒子,就是太子李承乾也是稍有不如,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不是你可以就能上的,這里面牽扯的東西太多太多,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
如果非要有個理由的話,那只能說他命不好
前朝公主的母親,使得他在天然上就與大唐的皇位無緣,時也命也
搖搖頭不去想這些,直接說道“那就開始吧”
“諾”
李恪上臺,這引起了臺上臺下不少人關注,一來,他是皇帝的兒子,當朝的吳王殿下。
二來,在書院這段時間,不管是學識還是為人處世,都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相比于魏王李泰的傲慢,吳王李恪就顯得平易近人了許多,很多學生都愿意和他交往。
李恪也是能幫則幫,只要不出格,他隨手就幫了,如此舉動贏來了不少學生的贊譽。
也因此,他和李泰的關系越來越差。
“吾這三兒在書院表現如何”
李世民也不稱朕了,就以吾稱之,對李綱詢問道。
李綱面露復雜,有些可惜地回道“吳王性格堅毅,禮賢下士,學業雖不如魏王,但卻很受學生門贊譽”
房玄齡再一旁欲言又止,但最后也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
魏征想上前,卻被一旁的杜如晦拉住,對他搖搖頭,小聲道“陛下自有決斷,我們還是不要插手了。”
魏征一怔,也嘆了口氣,回到座位。
李世民看向在臺上意氣風發的三子,也是復雜非常。
幾個兒子當中,就李恪的性格和面貌和自己最像,但其身份注定是與那個身份無緣了。
現在太子做的很好,謹守本分,愛護兄妹,自身也學業長進很大,朝臣多次夸贊太子賢德。
“還望李師多多教導才是,吾謝過了”說完就對李綱抱拳道。
李綱啞然,仔細看了看李世民,然后笑了起來。
“陛下放心,再怎么說他也是書院的學生,不管將來如何,他至少此時是個好少年,好學生。”
大家說的云里霧里,尉遲在一旁聽的一個頭兩個大,干脆也不想了。
李恪的論述和鄭明的論述差別不大,但卻有了自己新的見解,甚至推陳出新。
“大家請看”
李恪拿來的是一個很大的盆,上面套了一個小一點的,再上面還有一個稍小一點的,此時通過添加硝,已經使得底部兩個盆都以結冰。
但不同的是,最上面的那個卻沒有結冰,雖然溫度下降,甚至有些凍手,但就是沒有結冰。
“咦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