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中的竹簡,姬松也很意外
他也沒想到,這些東西竟然還真的存在
沒錯,姬氏遺失的那些傳承,早已通過西域胡商的商隊松回來了。
任誰也不會想到,他會讓那些胡商來轉移東西,導致現在他們還以為東西在姬呂他們身上。
姬呂他們來到甘州之后,很快就確認了目標。
有了這么多線索,只要順藤摸瓜,不難找到。
總共三百二十八卷典籍,包括了先秦到西漢末年的事情,雖然不甚詳細,但也比史書上的一筆帶過要好的多。
其中竹簡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錦書,上面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就是姬松也看的頭皮發麻。
以他的預計,三百多卷典籍,至少記載了三百余萬字,這簡直就是天大的財富。
天文,地理,百工,詩詞歌賦,和各種史書上記載模糊的秘聞。
有了這些,姬氏可以說掌握了從先秦到漢末這段時間的真實歷史。
不說其他,就一個巫蠱之禍,他就看出了人為的痕跡,按照上面的記載,這背后絕對有人在推波助瀾。
還有五胡亂華期間的各種慘絕人寰的事件,更是讓他不忍直視。
難怪這么多年當政者要抹除這段時期發生的事情,這簡直就是漢民族最黑暗的時刻。
五姓七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難怪都不愿提及。
放下竹簡,拿起桌面上的錦盒。
他沒有第一時間打開,只是仔細摩擦著。
這東西就是二叔公和諸位族老到死都不能瞑目的東西,也是他們這一脈正統的象征。
啪
盒子打開,里面是一方印璽,由于年代久遠,原本的美玉,也有了些瑕疵。
上面雕刻的一種異獸,姬松也不認識。
當倒過來,看到上面的刻字時,也是心情激蕩不已
金文,這是和家中那卷錦書文字一樣的文字。
“郕伯之印”
這是當年周王室分封諸侯時的伯國之印,也是代替周王室統治四方的憑證之一。
當年郕國的封地剛開始就在現在的好畤縣,隨后或許是為了平衡山東諸國,被分封到了山東之地。
春秋時期,郕國夾在中原衛、齊、魯幾個大國之間,逐漸淪為附庸。
魯莊公八年夏,魯國和齊國圍攻郕國,郕國降于齊國。
魯文公十二年,郕國國君去世,太子奔魯,在魯國的幫助之下得以即位,于是郕國再度成為魯國附庸。
春秋后期,郕君淪為魯大夫,之后郕成為孟孫氏采邑,郕君受制于孟孫氏。
后,齊國再度攻陷郕,郕君失國。
郕國之君乃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叔武,算是周王室嫡系之一。
從分封到山東之地的位置就可以看出,郕國就是周王室為制衡衛、魯、齊三國的釘子。
但從始到終郕國都沒有發揮出他應有的作用,先后受制于齊、魯,后竟然淪為孟孫氏的采邑。
其在春秋時期,簡直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誰都可以欺負一下。
就是各時期的君主都沒有留下什么事跡,可見其根本就沒什么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