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三問,讓眾人一時無言。
什么是老師什么樣的老師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為什么每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都不一樣呢
有人歸結于沒有遇到好學生,也有學生認為沒有遇到好老師。
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好老師確實能讓學生學習事半功倍。一個好學生也能讓老師心情愉悅。
但自古以來,都沒有對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做出一個定義。
“子毅認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姬松沒有讓大家就等,直接道出師者的本質。
“傳道授業解惑”李世民眼睛一亮,看向姬松的目光充滿了贊嘆。
是啊,作為一個老師,不就是為學生傳到授業解惑嗎
精辟,總結的鞭辟入里,更是說出了師者的本質。
“不錯,不錯。”李綱撫須微笑,對于姬松,他是放心的。
在成就姬松的同時,也同樣成就了自己。
這就是一個好老師和好學生典范,李綱雖然教他不多,但卻成功地將姬松的基礎打極為牢固。
也許這點別的人也能做到,但相比李綱多年來的經驗,讓姬松循序漸進,從淺入深,成功接受了這個時代士大夫的傳統教育。
加上姬松來自后世,兩相結合之下,更是觸類旁通,達到了壹加壹大于二的效果。
“就此一言,姬子毅就當青史留名。”房玄齡嘆道。
其他人雖然沒有說話,但看向姬松的目光充滿了復雜。
勛貴這邊除了少數幾人,其他人都是不明覺厲。
“都說名師出高徒,但學生就一定不如老師嗎”
姬松此言一出,瞬間嘩然。
這是要干什么自古都是侍師如侍父,老師的地位和父親是等同的。姬松此時卻在質疑這點
他想干什么
“子毅以為不然”
姬松沒有在意眾人的想法,他當然知道這句話一出,必將引來非議。
但有些話還是要說的,理不辯不明,至于眾人如何評說
呵呵他會在意嗎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