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好整以暇道:“完整的國家防衛體系,適宜百姓生活的環境,多樣的地理環境,眾多的礦產和水資源以及同源的血脈聯系和文化認同。”
“詳細說說”
李世民咀嚼幾遍,越想越覺得發人深省。
“就說完整的防衛體系吧,首先是山河之險。大唐的疆域,東南都是大海就不用說了,只要有強大的水師,這些都不是問題。北方首在遼東,次在草原。西方則是昆侖山
。而西南方向臣認為是高原,也就是現在的吐蕃。”
“吐蕃”
眾人一愣,房玄齡遲疑道:“吐蕃倒是不強,那吐蕃國相前段時間又前來大唐請求給他們的國主,也就是松贊干布求取公主。
你說西南的防線應該放在高原上但據老夫所知,大唐將士一進入高原上就胸悶氣短,根本就無法在上面生存啊”
姬松凝重地點點頭,道:“就是如此,高原才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吐蕃人習慣了高原的氣候,他們下得高原卻不會有任何癥狀,一旦他們對大唐動手,大唐只有挨打的份,這將是一個比之高句麗更加難纏的敵人。
他們戰敗了往高原一躲,我們就沒有任何辦法。但要是我們戰敗,西南蜀中,西北隴西都將暴露在敵人的兵鋒之下。且居高臨下地勢,更是讓他們如虎添翼”
“陛下,臣敢斷言,不出數十年,高原上的吐蕃必成大唐之大患。據臣所知,這些年來,祿東贊不斷從中原和西方身毒擄掠各類工匠,更是在創造自己民族的文字。
其千方百計想要求取大唐公主,無非就是想要大唐的陪嫁。對我們來說不在意的東西,但在他們看來卻是提升國力的無價之寶,這也是臣之前極力反對和親的原因所在”
姬松說完暫時停了下來,他知道皇帝還眾人需要時間消化自己所說的話姬松哂然一笑,幽幽道:“誰說只有他們能去海外了別人也可以啊”
“我們也可以去”
李世民若有所思,房玄齡和杜如晦相視一眼卻都默契得一言不發,長孫無忌眼底去露出一絲希冀
姬松不管眾人心思,說道:“天下的世家多了去了,誰也不敢保證等大世家走了之后不會出現新的世家,所以,干脆全都送出去。”
“這樣一來,大唐可以將國內世家和朝廷的矛盾轉移到外部。就算多年過去有人發展壯大,但到了那時,他們抬頭四顧周邊全是大大小小的領地,想要有所作為,就先要收拾這些人。但國內和那些海外的人都是聯系頗深,一旦有人打破規矩,到時海外國內必然一片討伐之聲。”
“這時候他們要是還敢破規矩,不用大唐親自出手,只要派一員大將,聯合其他世家奉天討伐就是。內外一體,牽一發而動全身,那將是一個比之春秋戰國更加復雜的境況。
而我大唐就是周天子,把握平衡,鋤強扶弱。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大唐只要國內不分裂,那些海外之地就不必太過在意”
李世民站起來回走動起來,姬松的三利三弊說得很清楚。但在他看來利大于弊,并且弊端只要大唐強盛,就不再是弊端,而是一把不斷開疆擴土的利劍。
姬松最后的話更是讓他心動,不光是世家之人可以去。其他大小世家都可以去,皇族成員,勛貴等等都可以去。
這樣一來不但給世家們摻了沙子,還給他們將來埋下了隱患。雖然這隱患可能在多年以后才會爆發,但已經足夠了。
“陛下,大唐的根本在中原、在大河長江、在西域。在西南,唯獨不在海外。大唐太大了,大到現在不管是從南到北還是從西到東至少需要數月的時間。
這個時間太漫長了,漫長到一旦發生戰爭,我大唐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所反應。等得到消息,再到確認消息,最后再到支援前線,等所有都準備好之后,或許已經到了半年之后。”
“大唐現在統治的疆域,到了西域和漠北已經是極限了。不管承不承認,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在還好,就算有些地方貧困,人口稀少,但至少大唐還能用羈縻的方式統治。一旦超過這個界限,大唐的國力將不升反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