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朕會徹查的,先說說第二個吧”
“什么事百姓適宜生存的環境”
對于吐蕃之事李世民不能只聽姬松一面之詞,但也不得不管,這小子雖然有時候不著調,當年說出去的話都不會無的放失。
“適宜的環境,陛下可以想象現在大唐的關中,蜀中,中原產糧之地。”
“百姓何以生存民以食為天也”
“只要有足夠的耕地,足量的糧食,充足的水源,這些都是環境的影響。陛下可以看看這些地方有什么區別”
李世民等人沉思起來,姬松所說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平原。也只有平原才能方便百姓耕種。
“不但要有平原,還需要方便澆灌的水利,便利的交通。而這些都需要足夠多的人口,只要有人口,再加上適當的政策,百年自會很好的生活。”
姬松沒等他們說,就繼續說道“所以,我們再來看看哪些地方應該成為大唐的基本盤。”
“中原不必說了,關中蜀中、河北、江南都是我華夏自古就耐以生存的地方,絕不可放棄。”
“那除了這些呢”
房玄齡突然說道:“隴右,還有隴右”
“不光是隴右,河東之地,只要是大河,大江流域輻射的地區都不能放棄。”
杜如晦補充道。
“大家是不是忘記了什么”
長孫無忌突然說道。
“無忌有什么話就直說,今日我們君臣局好好論論我大唐的根本所在、只有知道這些,我們今后才能更有清晰的方向。不然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到頭來卻發現得到不該得到的,失去不該失去的,為后人所詬病”
長孫無忌聞言一禮道“大家剛才說確實是百姓賴以生存的根基所在。但大家好像忘了,只有安定的生活百姓才能好好的活著。那么這就聯系到了第一個防守的問題。”
“怎么才能避免敵人入侵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山川之險,兵力的強盛。以這個角度分析的話,為保護河北,那么遼東就是首要之地,絕不可假人之手,不然就是將命脈放在別人的手里。”
“防御隴西就需要以西域為屏障,這才可以高枕無憂。河東之地則在于草原,那么至少長城防線也不能放棄,甚至于徹底將草原納入手中。”
“西南之地”
說到這里,長孫無忌不可思議的看向姬松。房玄齡,杜如晦,李世民也同樣如此
此時就是傻子,也知道要防守西南的中心所在了。
“吐蕃”
李世民咬牙吐出這兩個字。
“不錯,就是吐蕃”
姬松好不意外道“其實這也是自古到今多少強盛王朝都要向西,向北,向南不斷擴張的原因。這些地方很多都是不毛之地,中原百姓根本難以生存,卻不得不去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舉國之力也要防守的原因”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朕明白了”
李世民面露激動,他從來沒有聽誰將一個國家的防御和生存原因說的這么透徹。
為什么要防御因為守護。
因為守護,所以才不斷向外擴張。不管歷史上的那些雄才大略的君王是否有這樣的認知,但事實證明,他們就是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
“這就是你為什么要將第一條防體系放的那么遠的原因”
“不錯”
姬松點頭道“因為這是我進過無數次推演之后得到的最優規劃。昆侖山只要守住,只需少量兵力技能抵擋住西方的敵人。嶺南之地在于氣候,這些姑且不論。其他地方我們打下來并不是我們非要不可。而是只有將這些地方打下來,我們就能憑借地利就能防守敵人的進攻。”
“至于這些地方是窮山惡水,還是不毛之地,這都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因為只要這些地方在手中,大唐就可以放開手去發展內政,而不虞有外敵突然打到家門口的事情發生。”
“這就要說道第三個前提了。”
“多樣的地理環境”
“天生萬物一養人,這句話實在狂妄至極。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道至公,豈會之卷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