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延之沒有多言,就準備上船。他的身后還有不少漢人,看樣子應該是那些被留守的世家管事之流。
“拜見郕公”
“拜見大總管”
“拜見郕國公”
船艙之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稱呼。像顧延之之類的文官稱呼他為郕公。以劉仁軌為首稱呼他為大總管,這是軍中稱呼。而身后那些管事之流則稱呼他為郕國公。
一個稱呼,遠近親疏已經分辨的明明白白
說實話,世家之人,除了鄭氏外,其他人對姬松的映像都不太好,這和他往日做派有很大關系。
要不是姬松現在地位實在太高,他們付不起得罪這位的代價。不然以世家以往的做派,不拔刀相向就不錯了。
“諸位都起來吧”
“請坐”
待眾人落座,姬松笑著說道“在此之前,本公代表朝廷,代表大唐,給諸位說聲辛苦了”
不待眾人反應過來,他繼續說道“諸位作為處理南洋事務的主事人,不管是現在是個什么情況,無論你們代表是誰。但無可否認的是,你的行為和事跡必將流傳千古,為后人所敬仰”
“走出中原,開疆拓土,引領漢人在此地生根發芽,流傳血脈。為我華夏血統披荊斬棘,開辟生存的沃土。說一聲勞苦功高也不為過。”
“雖然朝堂上對于諸位還有所疑慮,但不可否認,你們出海開辟領地的行為卻是為大唐和中原注入了新的活力。”
聽到這里,其中一人不解道“郕國公此言何意我等什么身份,什么本事,我等自然清楚。沒您說的那么偉大。您有事還請直言,能辦的我等同為大唐人,必然義不容辭。不能做的我等也是愛莫能助”
“是啊,有事直說就是,不必浪費時間”
顧延之看到眾人如此不識抬舉,頓時有些惱怒,就要上前呵斥,卻被姬松一個眼神阻止。
“哦這位如何稱呼”
眼前老者有些倨傲道“清河崔氏,崔固是也”
“原來是清河崔氏,久仰久仰”
姬松面對眾人的不配合,沒有一絲惱怒。要是易地而處,自己恐怕也會如此吧。要是寥寥幾句就能說服這些人精,那么五姓七望就太令人失望了。
“之前本公所說,你認為是在欺騙爾等或者說是言不由衷”
崔固撇了一眼,昂著頭道“難道不是”
“當然不是”
姬松一聲大喝,肅然道“不但不是,并且還是肺腑之言。”
“我給諸位算筆賬,或許諸位就會明白本公今日所言一點不虛。”
眾人被姬松突然的大喝嚇一跳,回過神來面面相覷,最后還是崔固道“愿聞其詳”
“好,那本公就從稅收說起”
他環顧左右,朗聲道“從你們出海后的第二年開始,明州和登州的稅收就直線上升。就去年一年就比出海之前增加三成。”
“或許諸位對這個數字沒有多少概念,那本公就說的再清楚一些。現在朝廷每年從兩港的稅收現在是五百三十萬貫。這其中三成,約莫就是一百余萬貫。而這些就是爾等的貢獻。在為自家創造利益的同時,也為大唐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要不是這次戰爭影響。以爾等越來越大的規模,這個數字會不斷增加。”
眾人有人吃驚,有人心疼,有人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