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還是老的辣啊”
武英閣。
當姬松拿到皇帝批復的奏疏的后,感慨道。
請建軍法司的奏疏通過了,但看著上面刪減的七七八八的條例,與其說是批復還不如說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最重要的文官不得干涉軍方將領審判,愣是給弄成了雙方共同審判,如一方有意見可上奏皇帝裁決。還有重新厘定軍法,更是讓文官幫忙斟酌。
讓他們斟酌
那還不如讓他們自個訂立得了,就軍方這些大字不識幾個的老將,指望他們何文官唇槍舌戰
還不如指望母豬會上樹來的實在一些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招收學子進入軍中為司馬,專門管理將士安撫,考核和記錄軍功,以及施行軍法的事情給同意了。
之前雖然有這樣的人存在,但大多數是借用或者是臨時的。但現在卻成為定例,常駐于軍中,入軍籍,升遷罷免也都和軍中將領別無二致。
唯一的區別就是軍法官們的升遷是另一套體系。
最基層的隊司馬,為一隊之副;屯司馬,為一屯之副;校司馬;為一校尉部之副;之后就是軍司馬了,為一軍之副。
屯司馬管理隊司馬;校司馬管理屯及以下的屯司馬和隊司馬;而軍司馬則是一軍中的最終的軍法官,一切觸犯軍法事宜都將由軍司馬處理,上報朝廷的大司馬。而大司馬品級為正三品下,為武英閣直轄,直接對武英閣閣首,也就是姬松負責。
等連同大理寺以及御史大夫聯合審核通過之后,再由大司馬上報武英閣通過之后,下發軍法部執行
可以說環環相扣,又相互制衡,文武之間你中由我,我中有你。
可真是帝王心術
而被任命為軍法部尚書的李績,他不知是什么心情,反正他是挺開心的。雖然手底下有個和自己不對付的副手挺不痛快的,但至少有人替自己分擔了不少壓力不是
軍法部尚書是新立部門,雖然什么都是從頭開始,但權利卻一點都不小。五品一下武將都可以一言而決,然后給大理寺和御史大夫備桉即可。四品及以上將領則需大家一起商討,這也是為了防止軍法部權利過大做出的限制。
這樣看來可謂是皆大歡喜,但他又為什么苦笑呢
皆大歡喜個屁啊
文官有了直接正當的理由插手軍方的事務,算是在軍方埋下了釘子。加上軍方要征辟司馬,這對學子來說是天大的好事,誰要是敢在這方面阻止,那就等著被學子們堵門吧
現在的學子可不是宋明清時代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大唐的學子只要有條件的,都是文武雙修,文能馬下治民,武能上馬殺敵。誰要是招惹了這些人,那就等著煩吧
加上文官方面并沒有損失什么,他們照樣有審理五品以上武將的權利。至于五品一下呵呵那些無關輕重的武將,誰在乎
只要抓住這些高層將領的脖子,他們就不擔心下面將士出現什么意外。
他們是高興了,學子們也有了一條正當的上升通道,也高興了;皇帝分化的文武,有緊緊抓住了最后的裁決權,當然也高興。
但他呢
無緣無故多了個和自己有些別扭的屬下,還是老熟人。雖然是自己自找的,但誰能想到又回到自己手里了
難道不是獨立出去,專門分自己權嗎
但現在看來自己權利好像又大了還給自己找了個隨時可能打自己小報告的屬下
他娘的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李二算你狠
長舒了口氣,算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不然還能怎么辦這明顯就是皇帝對自己不老實的反擊,要是再敢折騰,指不定又給自己招來什么麻煩呢。
但李績該怎么安排
姬松在糾結,李績自己其實更是糾結,不,應該說是憤怒
憑什么憑什么他姬松一個小輩能坐在自己頭上皇帝不公啊
他本想借助此時和姬松分庭抗禮,至少也要和文官一樣來個左右閣首不是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皇帝竟然如此信任姬松,愣是將自己處于姬松之下
這口氣他怎么忍的了難道自己就真的去拜見姬松不成
想著干脆不要這軍法部尚書也罷,但又舍不得軍法部帶來的好處。這是一個萬金油的職位,軍法軍法,凡是有軍隊的地方自己都可以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