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陵回轉驛館,隨即手書一封讓迅鷹回轉東女國,請柴紹做主。
看著遠去的迅鷹,張少陵久久不能回首。一旁的中年道士忍不住道“松贊干布真的允許我們傳道”
“是,不但親自邀請我們留下,還給出了我們不能拒絕的理由。”
“弟子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中年道士道號為玄中子,乃是張少陵的上一輩,稱其為師叔。之所以派玄中來,一來是他為人穩重,這是道家圈子里公認的。畢竟這次來的大多都是年輕弟子,要是沒有一個年長者看著,誰知道會惹出什么亂子
對于張少陵的話,玄中子沉吟道“留下不是不行,但最多留下人,多了,恐怕會留下禍端。”
“這正是我所想的,那就問下師弟們吧,愿意的就留下,實在不愿,就留下幾個性子穩重的。畢竟這里緊靠大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兩國爭端。”
玄中子點頭道“此事貧道去安排,你做好自己事情就行”
玄中子的存在就是為張少陵掃除一切阻礙,不讓他為俗世牽扯太多精力,而是將所有心思都放在傳道上。
道家這次可是下了血本,年輕一輩佼佼者,除了幾個種子留下,其他人都被送了過來。上百人的隊伍,可以說是這代道家的精華所在。
三日后,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松贊干布突然出現在一時大殿上,雖然還是遮擋著帷幕,但卻沒有人敢質疑這位一手帶著吐蕃強盛的王者。
中間基本沒有任何廢話,直接宣布了命令,那就是冊封清明子道長為吐蕃太師,專門教導王子。另外又有四人都有了官職,雖然不起眼,但這也是為了將來傳道方便而已。
對于此項決議,各方將令并無多大反應,反而是藏傳佛教有些著急,匆忙反對。但可惜,藏傳佛教就是松贊干布為了瓦解苯教引進的,從進入高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刻上了他的印記,因為藏傳佛教的立身之本就是松贊干布本人,他們根本就沒有多少可以商榷的余地。
于是,出乎預料,又在理所當然中,毫無阻力的頒布下來。
祿東贊看著急的跳腳的那些人心中冷笑,早想收拾他們的,剛開始如果說藏傳佛教對吐蕃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么現在就已經有了墮落的趨勢。
果然,沒有外敵的時候,任何事物都會走向墮落。道家來了好啊,在中原佛道兩家相互爭奪上千年,這樣就很好,誰聽話就扶持誰,這才是真正的平衡之道。
并且,這是在中原經過考驗的,他也想看看在吐蕃,佛道兩家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在佛家憤恨中,在清明子等人的淡然中,一場虎頭蛇尾的議事就結束了。
又是幾日,就在張少陵等人就要離開時,一位僧人來到了驛館。而此時張少陵已經等候多時。
“大師確是讓貧道好等啊”
一上來,張少陵就反客為主,直接道“本以為大師會早些時日來,沒想到就在貧道要走的時候來了。”
對于,大寶法王的難看臉色張少陵看也不看,只是微笑道。
“你知道老喇嘛我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