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長孫目瞪口呆,都知道姬松有才,為天下文宗。但這張口就來的名篇卻是讓他們震撼莫名。
就連剛到了長孫無忌和謝廉、許敬宗、褚遂良、馬周等人都被這首名篇震撼的不輕。
以伯樂和千里馬比喻識人,識才知辯,可謂精彩絕倫。
以千里馬比喻自己,有以伯樂隱喻陛下,將自己的所有成就歸功于陛下識人之明,如此馬屁之舉,讓自以為識其中三味的許敬宗都甘拜下風。
此篇文章,文采斐然,雖有諂媚知舉,但卻不失人品,這他們還怎么爭
“好,好,好一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好一個天下無馬”
李世民聽的頭皮發麻,感覺頭發都要豎起來了,雞皮疙瘩都起了。這種名篇,實乃識人之術的巔峰之作,卻不經意間在自己面前出世了,今后不管是什么情況,今日之事必然會在史書上大書特書,此篇文章也將流芳百世。
“郕公知才,我等拜服。沒想到無意間就聽到郕公又出以名篇,將識人之術將的明明白白。沒錯,世間有才之人如過江之卿,打大多都泯然眾人,為何無伯樂爾。”
馬周確是感觸最深,他本為寒門學子,要不是陛下看重,就算是他窮極一生也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有時候自己還沾沾自喜,但今日卻是徹底收起了自傲。
是啊,就算自己有才學又如何天下有才之人多之又多,憑什么自己能脫穎而出
長孫無忌面露復雜道“漢高祖本為一亭長,樊噲也為一屠夫,周亞夫,蕭何、韓信要是沒有漢高祖識人之明如何能封侯拜相,流芳千古”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天下人才何其多,但伯樂又有幾人如無伯樂,何以舉于人前”
他躬身下拜道“老臣謝陛下”
其余人等也都躬身道“臣等謝過陛下”
“哈哈哈哈”
“好好好,正所謂君識臣,臣亦識君。要是朕做的不好,爾等也不會相聚于朕的麾下。我等就不要謝來謝去的了,你們說遇到朕是你們的幸運,但朕要說的是遇到你們也是朕的幸運,沒有你們輔佐,如何能創下貞觀之治”
“因此,爾等不必過謙了,只有我們君臣協力,才能共創將來。現在朕老了,承乾卻還需要你們輔佐,朕希望你們能像對朕一樣對待皇帝”
“臣等必將輔佐陛下,開創大唐未來,不負陛下所托”
“好了,都起來吧,今日本事接見姬松回朝的,卻沒想到一篇絕世文章橫空出世,實乃幸事。”
“來人,去,給郕國公備下筆墨,朕要將此篇文章隨時帶到身上,牢記人才難得,為人君者,不可肆意妄為,使天下有才之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