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珩與林笑愚二人聞言隨即坐定,看向喬凌菲。
喬凌菲翻出新紙,蘸了墨,于紙章之上畫下一幅路線圖道“這便是昨夜里我等往那鬼市中行進的路線圖,”說著便指向途中一處屋子說道“此處乃是柜坊,便是遇見那顧酒郎前輩之地,”隨即又沿著一條路線直至東北一隅之處道“顧酒郎前輩將我等引至此處邸站,正是于此處,拜見那鬼市掌老。”
李珩指向向西北的一條小曲說道“莫非此處線路便是那亞歸士藏身之所”
“正是,”喬凌菲捏著下巴看著所繪圖紙正中所標示的一口枯井說道“只是這暗道,難以分辨,這亞歸士所處院落空井之下所隱藏暗道如何通往這獨柳樹下。”
林笑愚笑道“凌菲,你可知這獨柳所為何用”
喬凌菲聞言搖頭,看向林笑愚。
“大唐子民百神皆祭、百鬼皆避。天上的星宿,地下的山川大澤、巨樹奇石萬物有靈。自圣人至庶民都渴望得道成仙,既有成仙一說便少不得鬼神之說。利人市中那獨柳,乃是行刑之處,”林笑愚看向喬凌菲說道“自古有云刑人于市,與眾棄之,故而這行刑之效用當以殺一儆百為震懾,而這利人市乃長安城中最為繁華坊市,故而自太宗起,這利人市獨柳,便列行刑之處。”
“只是這坊市中百姓,皆信鬼神之說,這柳木,亦為鬼怖木,乃是柳宿,屬土,為獐,故又稱柳土獐,為南方第三宿,居朱雀之嘴,其狀如柳葉,嘴為進食之用,故柳宿多吉。故而坊間百姓皆崇這獨柳可安家宅、驅邪祟。”李珩補充道。
“這柳木,自坊間傳聞,亦有“留”字之意,既是將這柳木之下亡魂惡鬼,縛于木中,”林笑愚又道“自然這些鬼神之說于我等而言皆為虛妄,倒是這障眼法一說頗為有趣。”
喬凌菲不解問道“障眼法”
林笑愚答道“相傳太史局將侍郎李淳風便是以這枯井救下一名將軍。”
喬凌菲聽這林笑愚提及李淳風登時來了興趣問道“竟有此事,快快,說來聽聽。”
“左武候中郎將遵禮,遭御史彈劾誣陷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太宗皇帝一時不查,聽信讒言,將這李將軍斬首于西市當中。彼時太史局將侍郎李淳風得知此事,又不愿與太宗就此事爭議,故而暗地里將這李將軍救下。”
喬凌菲一個白眼飛向林笑愚道“重點,是如何利用這枯井救人”
林笑愚尷尬笑笑,便將這“無頭將軍”之傳聞告知喬凌菲。
太宗時期,左武候中郎將李遵禮,長相俊美,人稱五娘子,因其官職左武衛將軍,封號武昌郡公、屬縣又屬武安縣,皆有“武”字又為“五娘子”。李世民對此甚為疑忌,遂革其禁軍職。繼而御史彈劾其誣陷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太宗信之,遂命斬首。
李淳風得知此事,不愿與太宗辨,隨即諫于六月十三斬于西市。
行刑當日,至午時,狂風驟起,眾人目不能視。待風止,只見刑臺之上那李將軍已然尸首分離,監斬官差仵作殮尸安葬。
而后三日,每有過往行商路人,行經此處便隱約可聞樹下傳來那將軍痛哭之聲。偶有行人于夜間見那將軍身著甲胄,手持利刃于獨柳之下,卻赫然見那頭顱正環抱于那將軍手中。
據傳聞道便是那李淳風窺得天機,料定那日有風,便提前安頓了那李將軍,趁風起之時,以屬將做替換,將那李將軍藏身于枯井之中,再以蠟染頭骨描繪那將軍頭顱,將那死囚頭顱一并由李將軍帶入枯井之中。故而及這仵作殮尸之時亦未察覺當中異樣。
而后又囑李將軍于夜間叫冤,以免閑人靠近那枯井察覺有異,直至三日之后夜間又差人將那李將軍自井中救起,又聽李將軍之命取來甲胄,那將軍念那屬將之恩,便欲以將領之姿送行,將那屬將頭顱一并自井中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