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朱瀚前來遼東的劉伯溫,對于朱瀚的這個策略也是深表贊同。
“殿下言之有理,如今遼東百廢待興,最缺的就是人口,誰要是能夠聽從大明教化,那下官就派人給他們接濟糧草衣物,誰若是敢忤逆朝廷的意思,那下官也會毫不吝嗇對他們施以雷霆手段”劉伯溫在旁邊緩緩的說道。
在蒙古人打算北遷草原的時候,就已經在遼東境內大肆搜刮掠奪。
那些不肯跟隨蒙古人北遷草原的遼東人,要么被殺,要么被驅趕,最最好的結局也是被搶掠一空,所以遼東本地人如今已經是窮困潦倒的無以復加。
明軍要是不給這些遼東本地人接濟糧草。
恐怕一場大規模的饑荒就會在這里上演。
畢竟如今可是遼東地區剛剛開春化凍的時候,按照往常的時節來說正是要播種的關鍵時刻,可是遼東人手中的糧食,早已經被蒙古人搶掠一空,甚至于連種地的種子都沒有了。
春天的種子要是播種不下去,那等到秋收的時候,一定會顆粒無收,根本沒有余糧度過遼東寒冷的冬天,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一條路而已。
所以明軍利用手中的糧食,很快就在遼東重新建立了一整套大明王朝的華夏禮儀制度。
各個縣城的遼東人紛紛搬著自己家的祖宗牌位。
向明軍表示自己祖上是漢人的身份,表明自己跟蠻夷人不同。
凡是能夠得到明軍認可漢人身份,那么這些遼東本地人就會獲得一筆用來糊口的糧食,還有一批從中原分來的最新農作物種子。
這些古怪的種子,一個個黃圓溜溜黃不拉嘰的,十多萬遼東人根本就沒有人見過這種奇怪的糧食。
“土豆”
“這是大明王朝,對于你們的恩惠,乃是中原最為高產的糧食,只要把這個種在地里,一年下來可以讓全家人再也不用擔心餓死”
負責教授遼東人栽種新農作物的大明,官員們開始沿街走向宣傳土豆的好處。
被蒙古人搜刮一空的遼東人,哪怕有萬分的不情不愿。
但面對如此情況,也不得不去播種這些奇怪的土豆。
朱瀚想要用最快的手段在遼東建立穩固的統治秩序,首要任務就是讓這些遼東人能夠吃飽飯,只有他們吃飽飯了才能給大明徭役,然后建設道路水利等工程。
土豆這個生長快又耐干旱耐寒冷的農作物,自然就成了遼東大發展的首選。
大明英王朱瀚在遼東設置了遼東宣慰司由劉伯溫兼任宣慰使。
差不多一個多月后,朱瀚基本上把遼東全都給掌控在了自己手中,現在管轄的范圍相當于后世的整個遼寧省、大半個吉林省還包括高麗半島的北部,這就是大明遼東宣慰司的全部地盤。
不過,大明軍隊要想再繼續向北,征服那些更偏遠地區的女真人,卻是遇到了一個此時難以克服的困難。
大明高麗副都護毛貴親自來到了遼陽,向朱瀚匯報遇到的困難。
“殿下,如今古州、開元、胡里改、牙蘭這些地方已經被我大明軍隊收入囊中,但是要是再往北的話,那些女真人可就要難對付的多,這倒不是說更偏遠地區的女真人戰斗能力有多么強悍,而是他們居住的地方除了深山老林之外,遍地是湖泊沼澤,一旦到了春夏時節,立刻就化為一個個吞噬人命的沼澤暗坑,而到了秋冬時候,全都是一片茫茫雪原,人畜一旦走上去,連方向都是無法辨別,我大明軍隊就算是再勇敢善戰,恐怕也無法順利通過這些遍地都是沼澤的地區。”
毛貴作為大明在遼東高麗一帶的先鋒官。
其與女真人作戰大大小小不下百次,早已經摸清了女真人的實力和分布情況。
越是靠近南方的女真人越是文明開化一些,而越是往北的女真人,因為窮鄉僻壤的關系,更加的野蠻落后。
而且東北這個地方變成后世的黑土地北大倉,其實是進入近代社會以后的事情。
在古代的時候,東北平原遍地都是湖泊和沼澤,連一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