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就能賺很多的錢,誰又愿意去收受賄賂
朱元璋現在鼓勵大家把錢拿出來去做投資,賺的錢都能說清楚錢的來歷,朱元璋也不能給他們扣上貪官的帽子。
這種商業投資的行為,根本不用承擔風險就把錢賺了,這樣的好事誰不愿意參與
朱元璋說道這種情況的時候,有些唏噓
“沒想到,最后竟然是咱讓他們不用貪污的。”
這也算是變相的高薪養廉。
“哥,這很正常,大明的發展受制于這個時代,畢竟現在有錢的商人不敢輕易的為大明投錢,擔心被我們當成韭菜割了,有錢又不需要擔心被割韭菜的,只有這些朝堂上的官員。”
朱瀚看得很透徹,對朱元璋解釋道“商人們看到官員投錢,再加上一些知道我們政策并且相信我們的商人,也愿意給大明投資,就會帶動更多偏遠地區的商人也加入其中,如此一來他們的利益就和大明綁定,成為大明利益團體的一部分當然,最多的還是百姓。”
頓了一下,朱瀚繼續說道“如今大明在籍百姓已有兩億,他們每人拿出一個銅板,就是天文數字,在以后發展商業的過程中,他們才是我們需要的主力軍。”
朱元璋點點頭,這一點朱瀚和他說過,他們要引導百姓“可是,這些官員怎么辦他們比其他人起步早,等百姓開始投資的時候,官員們他們就已經霸占了各行各業。”
“不會那么長時間,最多一年,就會有百姓投資進來。”
朱瀚笑著解釋,“至于朝堂官員,到時候讓他們撤出就好。”
朱元璋聽朱瀚說的這么輕松,卻并不贊同“說得輕巧,他們看到了錢,怎么舍得撤出來”
“不撤出來那就去做生意嘛。”
朱瀚想到后世有名的下海浪潮,對朱元璋說道“哥,官員下海經商,對大明的發展是好事。”
士農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的,所有讀書人哪個不是為了進入朝堂,光宗耀祖
商是最讓人鄙夷的行業,他們怎么可能愿意舍棄了官職,自己跑去經商呢
“為什么不呢經商多自在。”
朱瀚對朱元璋說道,“士人鄙夷錢財,但他們又是最需要錢的,有些人把錢看的特別重,否則他們又怎么會去貪錢如今我們給他們一個經商賺錢的機會,他們能不去做哥,只要我們制定出一系列的律法、制度,保護商業的正常運行,限制官僚體系對商人的影響,會有腦子比較活泛的人去經商。”
朱元璋聽完朱瀚的話以后,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朱瀚說的對,但他也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些規則制定下來,估計會需要很長時間。”
“應該不會,畢竟制度不是一下子制定成功的,我們可以先制定出來,然后再查缺補漏嘛。”
朱瀚從不認可什么老祖宗之法,有些東西要遵守不假,但也有些東西已經成為糟粕了,即便保留下來也沒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