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改變大明的東西是從匠作營中傳出來的,朱元璋對工匠的認識,又高了一層,以前的大明是武將馬上打天下,文官下馬治天下,百姓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干活,這些就足夠了的。
可是,現在呢
朱瀚的出現,又激活了另外兩個屬性工和商。
用朱瀚的話說文官和武將,可以代表大明的高度,種地的百姓可以夯實大明的基礎,而工和商,則可以讓大明擁有向前跑的兩條腿。
士農工商都利用了起來,這足以讓大明實現大跨越式的發展。
文官和武將他們擁有了足夠高的社會地位,百姓們要求不高,他們只需要一個和平的種地環境,大明又帶領著商人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唯有工匠沒有獲得和他們貢獻相匹配的地位。
想到朱瀚之前說的,讓工匠們可以獲得爵位,朱元璋原本以為只給個爵位就足夠了,但現在看來還不夠。
“這些工匠,為我大明嘔心瀝血,甚至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搞研究,他們的功勞,怎么能只用爵位來衡量”
朱元璋思忖一番,對朱瀚說道“七五,來稽首一趟,咱看到了這里工匠為大明做的貢獻,他們做了這么多貢獻,豈能只用爵位來衡量咱準備給他們爵位的同時,也給他們金銀,鼓勵他們為大明做出的貢獻。”
朱瀚聽到朱元璋的話,點點頭說道“的確像哥說的這樣,應該用金銀作為獎賞,畢竟咱大明的爵位,也不是說給就給的,爵位就那么多,狼多肉少,不如給金銀來的實在。”
頓了一下,朱瀚繼續道“哥,這金銀可以給,但土地不行,如今我們大明的人口越來越多,咱腳下的這片土地不夠用。”
“對,七五說的在理。”
說到這兒,朱元璋像是想到了什么,對朱瀚說道“有件事,咱當時沒放心上,現在咱看在眼里了,有些家伙仗著對大明有功,開始侵占和兼并土地了,咱要找個機會,把他們收拾了的。”
土地兼并
提到這四個字,朱瀚的眉毛不由得跳了一下。
不用問,肯定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功臣干的,尤其是最早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那批武將,都是老百姓出身,也沒讀過幾本書。
功成名就后也變得飄飄然,不把大明的律法制度看在眼里。
這事得辦。
但是,不能讓朱元璋去辦。
“哥,土地兼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是鐵律,決不能被人觸碰。”
在遏制土地兼并的這件事上,朱瀚和朱元璋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
不過,處理問題的方法,是不是值得商榷。
在朱元璋心中,大明的百姓是放在首位的,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將,尤其是不少武將都是朱元璋小時候的玩伴,他們觸碰了大明的律法,朱元璋或許還會網開一面,可一旦觸及到朱元璋的底線,那不好意思誰都不好使
朱元璋看到朱瀚說了一句話后,就開始沉默下來,頓時也猜測到朱瀚心中想的是什么。
不過,家國大事,只是沉默沒用,該面對的時候還是要面對“七五,你是不是擔心,我把老弟兄們殺了以后,會讓人離心離德”
“擔心,但又不是特別的擔心。”
朱瀚如實相告,道“那些人要處理,但不是一定要殺了或者流放,我們是不是能找一個更好的辦法去解決”
朱元璋卻說道“能有什么辦法反正咱是想不到。”
“哥,這件事即便要做,也不能你來做。”
朱瀚看出朱元璋的決心,也就想著解決這件事的辦法。
只是這個辦法,不好想。
朱瀚心中也破口大罵“這些武將,怎么到現在了還沒點腦子,人家文官都跟著大明的商隊去做生意了,你們還惦記那一畝三分地呢沒腦子的玩意”
想了想,還真讓朱瀚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看著朱元璋詢問道
“哥,這件事,讓標兒去做,你覺得怎么樣”
“標兒”
朱元璋眼睛亮起來。
還別說,這還真是個好主意。
朱標已經不小了,很多事情他也可以進行處理,而且和歷史上一樣,朱元璋對朱標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把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們都弄給了朱標當班底,換句話說,如果朱元璋覺得朱標能掌控住朝堂,他完全可以去當太上皇,把大明交給朱標去管理。
“標兒身邊有人,不少文士、武將都聚集在了標兒身邊,咱那些老弟兄們一個個都很驕狂,標兒想要當皇帝,必須要震服這些人,現在咱還在,標兒處理不好咱還能給他兜底,也算是讓他漲些經驗教訓,免得到時候再栽到大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