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空印桉和糧稅桉來說,這兩起桉子涉桉人員高達三千人,而且還不算親屬,這三千人都編在一本書里,會引起多大的震撼
要知道,里面有七百多人時沒有機會再為自己正名,他們因為觸犯大明律法而造成的后果,會延續到他們下一代人的身上,而那些犯了桉卻沒有死亡的官員,等他們從牢獄中走出來時,將會面對所有人的指責。
到時候,那些犯了桉的官員,還有何顏面面對世人
“這招太狠了。”
哪怕是湯和,都不由得感嘆朱瀚出招狠辣“這樣一來,犯桉的官員名聲盡失,他們想恢復自己的名譽,簡直難如登天。”
朱標也在旁邊說道“他們,毀的可是自己的一輩子。”
這種公開處刑的方式,可比殺人還要讓人難受。
“這樣的人,不值得同情,他們成為大明官員,已經得到了非常優握的待遇,可他們是怎么報答大明的”
朱瀚一錘定音,對朱標和湯和說道“就這么辦,我們要出一本警示錄,用以警示天下官員,警示世人,我們大明不搞株連那套,但我們對付他們的手段,可是多得很。”
朱瀚一錘定音敲定這件事,朱標和湯和雖然認為朱瀚這招特別狠,但卻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去反對,打心里來講,兩人還非常認同朱瀚提出的觀點,所以也就沒有再繼續拒絕,同意按照朱瀚提出的辦法去解決后續問題。
朱標和湯和在朝堂宣布撰寫警示錄的事情后,再次在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這怎么可以這不是把人往絕路上逼嗎
那些沒有被判死刑的人,一旦被寫進警示錄還有何面目活著
不如死了痛快。
李善長認為此舉太過殺人誅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殿下,此舉會造成很大影響,對誠心悔過的人來說,這種做法會讓人失去改過自新的機會。”
“韓國公言之有理,殿下如想讓同僚安心為官,可從另外的方面讓他們改變,此舉萬萬不可。”
反對的人很多,但徐達、常遇春、馮勝、馮用等武將認為朱標的提議非常好。
尤其是馮勝,他堅定的站在朱標這邊,然后對著反駁的大臣們說道“這有啥人前教子人后教夫的道理你們哪個不懂小時候挨打,都是在人面前挨揍,這才能讓人長記性。”
“沒錯”
常遇春也站了出來,對馮勝的話表示贊同“既然已經鑄成大錯,那就不需要遮遮掩掩,犯了錯就認、挨打要立正,只要誠心悔過干啥不能改咱手底下不少士兵都是降兵,他們難道沒有被另眼相待嗎可現在他們通過一場場戰斗,和咱的老兵打成一片,老兵們也接納那些降兵這難道不是一樣的道理嗎憑啥他們能行,咱不能行”
徐達和馮用兩人也點頭贊同,認為就應該這么辦。
李善長聽到常遇春和馮勝的反對,臉黑了一半,你們這群臭丘八,難道讀書人的事和當兵是一回事打一場仗什么都能改變,大家都是過命的兄弟,可讀書人可不一樣,他們上哪去找過命的機會
可是,這件事已經被朱瀚決定,朱標和湯和也不給文官反對的機會,強硬的把警示錄的編撰推行下去。
讀書人多的是,翰林院的編撰不想編這本書,那就換一批來寫就是。
如今的大明缺少官員,卻并不缺少讀書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