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島,彈丸之地。
再加上他距離大明很近,大明本土的很多人都沒把倭島當回事。
就算要出海,肯定也要找大地方啊,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耕種多好,哪里像倭島似得,什么都沒有。
所以,倭島不是大明百姓首選的出國地址,可如果要把白銀的產值達到三千萬,就必須從大明本土招募足夠多的工匠和工人。
而沙啟亮和劉彬、周林經過簡單的商談,立刻從銀子作為突破口。
大明本土的百姓,不都是在著力發展經濟,每個人都奔著賺錢嘛
現在在倭島,有更多發財的機會,你們要不要來
就問你們,要不要
“來了就給錢,薪酬要高,如果是經驗豐富的工匠,薪酬更多”
一連串的優惠政策從沙啟亮口中說出來,劉彬和周林聽到后,心里都生出另外一種想法早知道當工匠能掙這么多錢,老子還讀什么書當工匠豈不是很輕松的家財萬貫
失策失策啊
不過,在激動過后,劉彬也提出來了他的擔心“沙兄,如果按照你的想法,我們在前期會花很多錢,這方案能通過嗎”
計劃是好的,但結果可真的不一定。
但沙啟亮卻顯得沒那么擔心,擺了擺手對兩位同窗說道“布政使雖然是武人,但他卻是個明白人,知曉其中利弊,想要馬兒跑又豈能不喂馬兒吃草我們到最后能完成大明給予的任務,這就足夠了的。”
前期必要的投資,還是應該被滿足的。
沙啟亮看著劉彬和周林“劉兄、周兄,你們兩個可以把自己的計劃寫出來交給我,我去找布政使匯報,但一定要快,我們今年能干活的時間,真的不多。”
劉彬和周林聽到沙啟亮的話,異口同聲的說道“好”
方國珍說過,他只要結果,不問過程,萬一到時候沒完成任務,再被方國珍怪罪到自己頭上,誰也承擔不起這個壓力。
劉彬和周林很快就把自己的計劃交到沙啟亮手中,沙啟亮看過后又自己加了一些,然后拿著自己的計劃給方國珍去看。
方國珍不太懂這個,他看到沙啟亮遞給自己的計劃后,詢問道
“你確定,咱這一百萬兩銀子花出去,能在一年內收獲三千萬兩白銀”
“問題不大。”
沙啟亮沒敢保證,只是對方國珍道“我們現在缺少的,是熟練工人,如果能有足夠多的工匠,我們就能完成任務,大明本土很多技術比我們這兒要成熟,如果能從本土招募足夠多人手,很有可能超額完成任務。”
“我要的不是可能,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