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聽說,陶廣義不就是憑著罐頭的專利,發大財了么”
“原來是真的啊,我一直以為這都是以訛傳訛。”
“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我聽人說過,如果申請這個專利的話,就要把自己掌握的配方什么的說出來,朝廷的官員驗證成功之后,才會給你辦專利證書呢。”
“這可絕對不行,如果配方在咱們自己手里,那是可以祖祖輩輩傳下去的。后世子孫再怎么不孝,終究還是能混口飯吃。可如果給了朝廷我聽說這個叫做專利的東西,只保護50年,五十年以后就什么人都能用了。”
“看你這點出息,如果你申請的專利真的有用,五十年夠你賺來幾百輩子的財富了。”
“可我還是覺得,穩妥一點比較好。”
專利這個東西,朱瀚已經弄出來很久了。原本朱瀚還以為,只要這個專利發一拿出來。
大明的百姓們,肯定會玩了命的搞發明。
后世很多人總是推崇西方,數不知道我華夏先祖在這方面,可比他們強多了。
只要讓他們看到希望,各種發明創造,肯定會跟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
結果朱瀚卻發現,自己似乎有點過于樂觀的,估計了這個時代百姓的保守程度。
百姓們之所以變成這樣
不得不說,這就要跟蒙元的統治,脫不開關系。
為了給自己省事,蒙元的統治者,發明了一種極其奇葩的收稅方式。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包稅。
把一個地方的稅款,承包給某些地方豪強又或者是商人。
他們,只會根據地方的不同,收取一定的稅賦。至于那些豪強又或者是商人,怎么收稅,又或者收多少稅,他們是一概不在乎的。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好強又或者是商人們,為了可以更多的榨取百姓的錢財。
自然會挖空心思,拼了命的想要收更多的稅。
不論是砍柴伐木挖煤釣魚,就沒有什么不收稅的。
一戶人家賺錢多了要收稅,賺的錢太少了同樣要收稅。
這種情況下,老板姓自然不希望自家突然之間收入了一大筆銀錢。
來錢快,也就意味著稅多。
而賺的少了,同樣也會有各種各樣麻煩的稅。
所以不論是百姓還是商人,都更傾向于把自己的收入,維持在一個合適的程度。
雖然還是要付出稅款,但是去掉稅款之后,自己的生活也能勉強維持下去。
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還是希望,能有一門細水長流的營生,而不是突如其來的暴富。
朱瀚發現了這一點,也想過一些改變的辦法。
不過因為當時還在打仗,那些辦法也都收效甚微。
這一次,朱瀚之所以對張豐年如此重視,也是因為,他看中了這次的機會。
朱瀚很清楚,這天下間沒有什么人,比商人們更有行動力了。
只要他們能夠接受,大明朝的專利推廣,肯當會直接邁進一大步。
張豐年為了證明自己沒有說謊,還專門把專利證書舉起來,向四周亮了亮。
“眾位都看清楚了吧這的確是,朝廷頒發的專利證書,上面還有陛下的大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