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那些好吃懶做的暗戳戳的抱怨。
“咱們可是逃難來的百姓,朝廷非但不管我們,竟然還逼著我們干活。”
不過這些話只要說出口,就會立刻引起周圍人的群起攻擊。
“呸你以為你是地主老爺,朝廷還要天天養著你”
“朝廷也不是不管啊,你要是什么都不想干,朝廷每天還施舍一份粥呢,肯定能保證你們這些人餓不死。”
“挺大一個人,怎么就知道游手好閑呢什么活不敢,你還想大魚大肉怎么的”
那些對于干活有意見的人,大部分都會被罵的灰溜溜的離開。
只不過,這也并不耽誤,他們每天真的什么都不干,靠著朝廷施舍的粥過活。
對于這種人,大同府的官員也受到了朱瀚的提示。
只要餓不死,就任由這種人自生自滅吧。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想要改變這些人的想法,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現在這種時候,朱瀚覺得自己與其在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那些更值得救助的百姓身上。
一樣米養百樣人,難民營的人數多了,這樣的人數量當然也不會太少。
這些人也不是沒有想惹事的。
不過嘛
朱瀚直接派出了自己的最強戰斗力,難民營城市市容市貌管理司,簡稱城管。
城管出動,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很快就老實了。
大同府府衙內。
“王爺,是下官誤會王爺了,還請王爺責罰。”大同知府吳振跪在地上,一臉鄭重的說道。
“下官無能,不能救百姓于水火不說,竟然還誤會了王爺的一片好心,實在是罪該萬死”
原本,吳振的心里,對于朱瀚是十分厭惡的。
雖然朱瀚原本的名聲非常不錯,但是這個高糧價的事情一出,他的威望可以說是急轉直下。
為了自己的試圖,吳振表面上自然不敢表現出來分毫。
對于朱瀚吩咐的任何事,他也會盡力做好
至少表面上,吳振表現的是恭恭敬敬言聽計從的。
不過實際上嘛,正直的吳知府,暗地里可沒少對朱瀚的布置陽奉陰違。
在吳振看來,自己這可不是在違抗皇命。他只是做在進一個臣子的本分,把英王朱瀚對于大同的破壞而已。
現在可是不大明中期或者末期,朝政一片混亂,什么離譜的事情都能發生。
現在這個時候,正是由亂轉治的時候,所以官場的風氣相對還算比較清明,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繞。
吳振能夠擔任大同知府,出了家族勢力支撐之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
他一直都覺得,朱瀚強行給難民營的百姓們制定那么多規矩,根本就是沒事找事。
現在是那些百姓逃難的時候,那些規矩能難道能讓他們填飽肚子么
甚至,這位英王殿下還不惜工本的,運來木頭建造難民營地。
開什么玩笑
這可是難民營,又不是皇宮,用得著建的那么好么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吳振突然發現,自己竟然真的能看懂,英王朱瀚這么做的用意了。
在明白朱瀚的深意之后,吳振只覺得自己全身仿佛有一道道電流劃過,一瞬間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明白了,原來是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