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原本預計,撐到第二批糧食抵達,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可哪怕朱瀚在來大同府的路上,已經讓錦衣衛把大同府上上下下,所有的情況,全都盡量調查清楚。
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掌握災區的信息。
可受限于時代的原因,他真正能夠掌控的情報,依舊不怎么準確。
在抵達大同真正接觸到災民,從災民口中漸漸拼湊出真相之后。
朱瀚也情不自禁倒抽了一口冷氣。
這次災情的范圍之大,還真是遠遠超過而他的想象。
不僅受災的人數,比之前預計的多了三成有余。
就連范圍,也比想象之中的要大的多。
因為不只是大同
跟大同相連的幾個州府,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旱災的影響。
只不過那些受災地地方,對于那些州府來說。
這種旱災并不嚴重,至少遠遠還沒有達到,必須要朝廷親自處理的地步。
他們自己就能夠解決了。
只是雖然能夠解決,可終究還是有不少流民,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進入大同府的境內。
這就讓原本情況就比較糟糕的大同府,變得更加雪上加霜了。
這也就是朱瀚來了,否則就大同這種程度的旱災,早就已經尸橫遍野,民變四起了。
朱瀚在這邊,努力忙著建設都城救災,忙的可以說是不可開交。
當然,主要是忙著救災。
建設都城這種事,如果不是因為發生了大同這邊的意外,朱瀚那是根本就不會這么忙。
而應天府這邊,對于朱瀚的彈劾,更是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不管哪一天,老朱只要批閱奏章,就能夠收到類似的彈劾。
就好像,如果不彈劾朱瀚,他們就沒事干了似的。
比如老朱現在周中拿著的這份奏章,語氣措辭雖然還算是比較委婉。
可話里話外,可沒少暗戳戳地點朱瀚。
而且此人還是分陰險,全都是一副打著為英王殿下好,他這是在幫助英王殿下洗脫冤情的模樣。
就比如其中一句。
“臣聽人言,半余月前,有眼睛百姓曾經在大街上,高呼英王殿下萬歲。”
“臣認為此事無比可以,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構陷英王殿下。”
“對于這種事,臣認為朝廷絕對不能姑息,應該動用最大的力量,將這間事情徹查到底,還英王殿下一個清白。”
類似這樣的話,在這份奏章上簡直不要太多。
不知道的怕不是還真以為,這家伙是全心全意為朱瀚著想呢。
看這份奏章的時候,老朱曾經不止一次的,下意識的就想要抬起手去拿刀。
然后直接把這個陰陽怪氣的家伙給一刀宰了。
可惜朱元璋不能這么做,不管這個官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表面上都是為了朱瀚就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