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這種特別重要的決定,朱元璋幾乎沒有犯過錯。
夫妻一場,馬皇后自然選擇相信。
就在馬皇后準備離開收拾東西的時候,朱元璋卻突然開口提醒。
“皇后,此事可千萬不要告訴七五。”
馬皇后的腳步微微一頓“全都聽你的就是。”
第二天一早,大明首府應天府,皇宮奉天殿內。
天還沒有亮,朝廷的文武官員已經在此等候早朝了。
今天是大朝會,文武官員來的格外多。
許多人為了今天,不知道準備了多久的奏章
因為事關重大,有些大臣甚至不止一次的小心翼翼地看一眼那些奏章,仿佛生怕不見了似的。
雖然每次大朝會都會發生不少事情。
但是對于朝廷上的文武官員來說,這也不過就是一次普通的早朝罷了。
誰也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朝會,會讓他們終生難忘。
此時天色還早,所有文臣們全都聚集在朝房之中,等待三通鼓后太監宣布早朝開始。
因為不是正式的朝會,所以座次雖然還是規矩森嚴。
但是其他規矩,卻也沒有那么多。
許多大臣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有的,在說一些政務上的事情。
當然也有在閑聊八卦的,畢竟大臣們也是人嘛。
不過,現在說的最多的,依舊是大同府那邊兒的賑災情況。
畢竟現在這個時候,朝廷上下所有的力量都在開始支援大同府。
提起大同府,自然就免不了提起另外一個名字。
此時正在大同坐鎮賑災的英王朱瀚。
一個頭發花白的大臣,搖頭晃腦,痛心疾首的說道“本官現在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啊。”
“只要一想到,大同百姓面臨天災不說,還要面臨人禍,本官就心如刀絞。”
旁邊一個跟他坐在一起的官員,聽到他的話,臉都快綠了急忙壓低聲音制止道“我的王大人吶,你就少說兩句行不行啊”
“這話也是敢隨便說的嗎,要是讓人聽到了,參你一本,那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姓王的大人眼睛一瞪,非但沒有壓低聲音,反而高聲說道“有什么好怕的本官說的難道不是事實嗎”
“四兩,不對,現在是六兩了,六兩銀子一石的糧價,古往今來都沒有聽說過,某些人為了銀子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呀。”
“百姓們已經夠苦了,卻還要變著花樣的搜刮百姓的銀子,絕地三尺尚不及其萬一吧”
越說,那位王大人臉上的嘲諷之色就越濃,聲音自然也是越來越大。
周圍有不少人,聽到了他們的話之后紛紛回避。
尤其是跟那個姓王的官員說話的官員,此時個人恨不得狠狠的抽自己幾個巴掌。
你說你沒事兒找什么事兒,非得跟這個嘴上沒有把門兒的家伙坐在一起。
坐在一起就坐在一起吧,偏偏說什么大同賑災的事。
他只要說起了大同,英王殿下自然就是繞不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