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一個人是例外。
這自然就是當今燕京明面上的一把手,劉崧。
剛開始,劉崧還沒太在意。
雖然昨天見過了朱元璋,可它怎么也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會出現在這里。
發現跟在劉基身后的老朱之后,劉崧的眼珠子差點沒瞪出來。
“陛陛陛陛”
見劉崧這個家伙要叫破自己的身份,朱元璋直接一個冷冽的眼神甩了過去。
哪怕是劉崧,也感覺到脊背一陣陣發寒,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寒顫。
后面的話,到是全都咽了回去。
還是劉基反應快,笑著打了個哈哈“劉大人您實在太客氣了,您可是上官,怎么能讓您站起來迎接下官呢”
原來劉崧剛才因為泰國激動,直接站了起來。
“哦本官剛才只是在想一件事。”劉崧絞盡腦汁的,想了一個蹩腳的理由。
不過萬幸的是,劉崧的理由雖然牽強,卻也沒有人多想。
只是以為,劉崧可能是想到了什么事。
畢竟,但凡是個腦子正常一點的人,都不可能想象得到。
劉基身后跟著的人,會是當今天子啊。
因為朱元璋的到來,燕京六部衙門的晨會,發生了意思小小的騷亂。
而這騷亂,全部是朱元璋直接造成的。
索性,處理這種小麻煩,不論是劉基還是劉崧,都是手拿把掐的事。
很快就已經平息下來,晨會直接開始。
跟早朝不同,早朝的時候都是朱元璋等那些大臣奏報,之后再根據大臣的奏報進行處理。
而且,很多奏報其實朱元璋之前都是已經看過,并且處理完的。
放到早朝上,其實也不過就是走個流程罷了。
但是,燕京這邊的晨會不同。
竟然是劉崧首先開口,對于燕京最近的發展做出了一個終結,然后給出了下一段目標。
之后是劉基,他所說的東西更加具體,比如什么地方的工程已經進行到了什么地步,需要在多久的時間內完工。
有什么地方出現了什么問題,哪個部門負責具體處理。
最后,是燕京六部的主管。
他們負責提出問題,哪里有困難,需要上級部門給予什么幫助等等。
晨會說的內容非常多,然而實際上真的就之進行了半個時辰,就把事情說的差不多了。
甚至他們所討論的內容,按照朱元璋的經驗,差不多要三四次朝會,才能處理完成。
雖然這里只是負責燕京一地的政務。
可是不論經濟民生以及各個方面,要做的事情甚至比應應天府的大朝會還要多。
原本朱元璋還以為,朝會之后劉基會跟其它官員一樣,一直待在衙門里面處理事物。
結果,劉基才剛剛坐下看了兩份文件,就趕緊換上官府,吩咐車夫準備出門了。
官員外出公干,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朱元璋雖然覺得有些意外,不過也沒太當回事,就那么悄無聲息的跟著。
結果到了地方之后,朱元璋才驚訝的發現,這里竟然是一座工坊。
雖然工坊的面積不算小,但是竟然要勞動劉基親自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