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話也就是在心里想想,絕對不會當著高飛的面兒說出來。
而是裝出一副虛心求教的模樣“咱做生意的確沒什么天賦,還請大人指點迷津。”
高飛左右看了看,見周圍沒有什么人注意到他們,色彩壓低聲音道“老常,你也算是咱們大同府的人了,所以有些事兒我也不瞞著你。”
“英王殿下之所以在百忙之中還抽空寫這個評書,最重要的其實就是維持百姓的穩定。”
“你做生意雖然沒什么本事,不過走南闖北大半輩子,現實應該還是有的吧。”
“這人吶,如果數量一旦多了,千奇百怪,什么樣的想法都有。”
“如果這個時候再被有些人這么一煽動,引起明辨都是有可能的事兒。”
老朱對于高飛時高時低的眼光,已經開始習以為常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但凡高飛說出什么特別有見地的理論的時候。
基本都不是他自己的想法,而是自家老弟跟他們說的。
所以就那么笑呵呵的看著高飛,等著他繼續往下說。
高飛對于老朱的態度很是滿意,他似乎一直在等待這么一個可以盡情訴說自己想法的機會。
“換做以前吶,朝廷對于這種情況基本是束手無策的。”
“唯一能做的事兒也就是加派人手,看管這些干活兒的百姓。”
“可是這種事兒基本就是弊大于利,看管的人越多,管理也就越混亂,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官員借著自己職務的便利欺負這些百姓。”
“而越是嚴格的管理,就越是方便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做事。”
“遠了咱就不說,前朝蒙元不,不就是因為那些官員貪污和工門的餉銀,結果導致何工暴亂,最后天下一軍四起,這才有了咱們大明朝嘛。”
老朱是想等高飛自己說出答案,可這家伙絮絮叨叨的一時半會兒說不到正題。
也漸漸有點兒不耐煩了,主動打斷高飛的話道“可是大人這跟這個所謂的評書有什么關系”
高飛得意洋洋的昂起了下巴“這你就不懂了吧”
“黃河和宮之所以發生暴亂,雖然跟某員那些官員太過嚴苛有關系。”
“和最大的原因之一,還是因為這些百姓平時也沒有什么事兒。”
“這人吶只要一閑下來就容易胡思亂想,這一胡思亂想不就什么事兒都來了嗎”
“現在王爺弄出了這個評書,那些人閑的沒事兒聽聽評書,有的事情做自然就不會想那么多有的沒的。”
朱元璋環顧四周“可是大人,這些聽評書的都是城里的百姓,原本的生活就還算是不錯。”
“他們就算聽了這些評書,不會胡思亂想,可好像也沒有什么差別吧。”
“嘖嘖嘖”高飛伸出一根手指在老朱的面前晃了晃。
“所以說,你們這些的眼光都不夠長遠。”
“這些評書啊,其實最先都是在外面的難民營里開始說的。”
“咱們現在才聽了十幾回,據說外面難民營那邊都已經說到六七十回了。”
“你是不知道,那些逃難的百姓們聽完了評書,每天想的都是評書里面的內容,再加上白天還需要干活兒,根本就沒有什么時間再想別的有的沒的。”
說著說著高飛又壓低了聲音“我跟你說你可別告訴別人,其實之前以前也有一些比較用心的人想要煽動百姓們作亂。”
“結果你猜怎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