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也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對朱標這次的做法非常的滿意。
消息自上而下,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新科狀元陶安,很快便被安排到上原縣做縣令,朱瀚和朱元璋等人也到了縣衙。
陶安剛到的第一天,他并沒有嫌棄這里的條件不好,反而非常的坦然。
以前他在村子里苦讀詩書,現在能夠有這番的成就,都覺得非常的滿意。
何況這上元縣還是他的老家。
陶安騎著高頭大馬,到縣城的時候便看到不少的百姓,已經紛紛的來到縣衙迎接他。
百姓意外的發現,這居然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陶安。
“這不是前些年還在苦讀詩書的陶安嗎他就是我們隔壁村的,沒想到現在居然成了新科狀元。”
“這也實在是太令人震驚了,陶安先前還在說自己,恐怕沒辦法能夠入朝為官,沒想到轉眼間就來到了這里做縣令。”
“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現在終于光榮的回來要整治縣城,那我們百姓豈不是日子會變得越來越好。”
朱瀚和朱元璋也在人群中,心中還是有些震驚。
沒料到陶安居然和這里的百姓認識,這便讓他對這個陶安更加的有了不少的興趣。
陶安從馬上翻身下來,看到前方的幾個百姓,便連忙上前他臉上滿是笑容。
一點都沒有被安排成縣令的壯志難酬。
“王大媽,李大伯,伱們怎么來了。”
陶安都沒有想到自己做縣令的事情,很快就已經在縣城中傳開,本來只想著回來之后再給百姓們把自己的真實身份說出來。
沒想到,他們居然早就已經知曉,這讓陶安都有點不好意思。
百姓看著陶安的時候,滿臉的笑容對。
他們早就已經聽說,新科狀元被安排成縣令之后,沒有任何的推辭,很快就答應了下來。
沒想到,是他們一口湯一口湯喂大的陶安。
當年也是村子里的人一直支持。
“還真是你呀,竟真沒想到你如今成了狀元郎,本可以在應天府,想到為老百姓居然又回到了這里。”
前旁的幾個老人都有些激動,流下了淚水。
陶安也有點不知所措,他看到這些百姓的時候都莫名的有一種親切感。
“努力讀書,參加科舉成為官員就是為了天下擺件著想,縣令也是挺好的,能夠更多地知道百姓的疾苦。”
朱元璋和朱瀚就在不遠處,聽著他的這一番話對眼前的人更是刮目相看。
沒想到,他對事情居然能夠如此的透徹。
這要是換做其他的學子,恐怕都會質疑朝中的安排,但這一次朱標所選擇的人才居然能夠如此看得清楚。
讓朱瀚和朱元璋兩人都心生好感。
“看來這一次太子所選的人確實沒錯,能夠給縣城之中的百姓帶來好的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