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微微一笑,扶起士子道:“你無需謝我二人,這是你多年苦讀應得的回報。朝廷選拔人才,只看才學與品德,不問出身。你既已上榜,日后便需勤勉盡責,為大明江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士子感激涕零,連聲道謝后,轉身離去,繼續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
朱瀚望著士子離去的背影,對朱標說道:“殿下,看到這些年輕才俊的朝氣和熱情,我仿佛看到了大明未來的希望。我們扶持太子,不僅僅是為了穩固皇權,更是為了這些年輕才俊能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朱標點頭贊同:“瀚王叔所言極是。父皇常言,得人才者得天下。我們定要廣開才路,不拘一格,讓真正有才華的人為大明所用。”
兩人正談論間,一位宦官匆匆走來,躬身稟報道:“二位殿下,陛下有請,速往御書房覲見。”
朱瀚與朱標聞言,相視一眼,隨即整理衣冠,跟隨宦官前往御書房。御書房內,朱元璋正襟危坐于龍案之后,神色凝重,似乎有要事相商。
“兒臣(臣)參見父皇(陛下)。”朱瀚與朱標行禮后,恭敬地立于一旁。
朱元璋微微抬手,示意二人免禮,目光深邃地注視著他們,緩緩說道:“朕召你們前來,是有一事需與你們商議。近來,朝中官員多有懈怠,政務處理不及時,民間怨聲載道。朕欲整頓朝綱,重振吏治,你二人有何良策?”
朱瀚聞言,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整頓朝綱,重振吏治,實乃當務之急。臣以為,首先應從考核與監察入手,明確官員職責,設立更為嚴格的考核機制,對玩忽職守者嚴懲不貸。同時,加強監察力度,確保官員行為清廉,不敢有絲毫懈怠。”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朱標:“標兒,你以為如何?”
朱標拱手答道:“父皇,瀚王叔所言極是。兒臣以為,除考核與監察外,還應注重官員的選拔與培養。應廣開才路,不拘一格,不拘泥于門第出身,唯才是舉。同時,加強對官員的教育與培訓,提高他們的行政能力與道德水平。”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你二人所言,皆切中要害。整頓朝綱,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見效。瀚弟,標兒,此事便交由你二人共同負責,務必盡心竭力,不得有誤。”
朱瀚與朱標齊聲應諾:“臣(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朱元璋微微頷首,繼續道:“另有一事,需你二人留意。朕聞朝中有人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此風不可長。你二人需暗中查訪,一旦發現此類行為,立即上報,朕必嚴懲不貸。”
朱瀚與朱標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堅定與決心。朱瀚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當與標兒密切合作,徹查此事,絕不讓朝中烏煙瘴氣,壞了大明基業。”
朱標亦拱手道:“侄兒定當盡心竭力,協助瀚王叔,共同維護朝綱清明。”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揮手道:“你二人退下吧,速去辦理此事。朕期待你們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