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堅定地點了點頭:“皇叔放心,一定會全力以赴。”
兩人看著商賈們滿臉的感激之情,心中皆感慨萬千。
幾日后,朱標召集京畿各地的鄉賢與商賈代表,在商會內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民意座談會。
大堂內,來自京畿各地的鄉賢與商賈代表整齊落座,他們神情各異,有的眉頭緊鎖,有的滿懷期待,還有的低聲交談著。
朱標端坐主位,身旁則是朱瀚,他的神色依舊如往常那般沉穩而威嚴。
朱標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緩緩開口:“各位父老鄉親,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正是為了聽取你們的心聲。商稅改革已在京畿試點初見成效,但改革之路任重道遠,本宮與皇叔都深知,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今日座談,諸位盡可暢所欲言。”
此話一出,堂中先是一片寂靜,許多人低頭不語,似在斟酌如何開口。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顫顫巍巍地站起來,拱手說道:“殿下,老朽是京畿鄉下的農戶。這幾年糧價起伏,百姓日子越發艱難。聽聞殿下推行商稅改革,我想問一句,這項政策,真能惠及咱們這些莊稼漢嗎?”
朱標聽罷,神色認真地站起身,語氣溫和:“老人家,你提得好。商稅改革確實以商賈為主,但歸根結底,百姓才是朝廷政策的根本。商稅清明之后,貨物流通更便捷,糧價穩定自然指日可待。京畿百姓若有任何受商稅影響的難處,本宮定會盡全力解決。”
老人聽后,感激地點了點頭,重新坐下。這時,一名身穿青布長袍的年輕商人站起,拱手說道:“殿下,小人來自順天府。這些年來,我們那里雖產糧,卻因路途遙遠,加上層層關卡,糧價遲遲抬不上去。商稅改革是否能惠及外府?又要多久才能推行到我們那里?”
朱標正欲開口,朱瀚微微一笑,先一步說道:“順天府的情況,本王也曾耳聞。外府關卡繁多,確實是百姓與商賈的困擾之一。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京畿作為試點,是為探索最佳方法。待京畿試點成熟,我們會逐步推廣,確保每一府州都能受益。”
年輕商人急忙追問:“王爺,那推廣需要多久?若拖上三五年,小人恐怕等不起。”
朱標目光堅定,接過話題:“不需要三五年。本宮計劃以半年為期,整理京畿試點的經驗,隨后推向順天及周邊府州。若改革能順利推行,本宮向你承諾,明年此時,順天府的糧食定會暢通無阻。”
聽到這里,堂中許多人紛紛點頭,議論聲也逐漸熱烈起來。
人群中,一名年紀稍長的布商站起,拱手說道:“殿下,王爺,小人有一事不解。商會雖為商賈設立,但如今鄉民也紛紛入會,這是否會造成商會職責的混亂?”
朱標沉吟片刻,微微一笑:“你提的問題很重要。商會的確是為商賈服務,但百姓與商賈的利益從來不是割裂的。百姓需要物資,商賈需要市場,兩者本是共生之道。商會接納鄉民,不是混淆職責,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求,這樣改革才能更加貼近民意。”
那布商點了點頭,似有所悟,重新坐下。
這時,一名年輕的書生突然起身,朗聲說道:“殿下,小人雖是讀書人,但看到朝廷如今銳意改革,心中十分敬佩。若改革之策需要人手,小人愿拋棄功名,協助朝廷推廣新政!”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引得堂中眾人紛紛側目。朱標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欣慰,緩緩說道:“你的志向,本宮記下了。但你可知,這條路并不輕松?推廣改革,需走遍千山萬水,傾聽百姓心聲,甚至可能面對阻礙與誤解。”
書生毫不猶豫地跪地說道:“殿下,若能為百姓謀福,縱使千難萬險,小人也絕不后退!”
朱標走下主位,親手將他扶起,語氣鄭重:“好!有你這樣的年輕人,朝廷的未來更添幾分希望。本宮歡迎你加入商會,協助推廣新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