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朱瀚在太子府內巡視,目光掃過那些堆積如山的奏折,神情一如既往地冷靜。
“皇兄總是那么謹慎,他的一舉一動,都與大明的未來息息相關。”朱瀚輕聲自語,忽然間,仿佛有什么新的計劃在他心中浮現。
“清萍。”他抬頭看向站在身旁的顧清萍,語氣一如既往地平靜,但那份冷靜背后,藏著某種決心,“我們需要給太子提供更多的機會,不僅僅是朝堂上的布局,還有父皇的考驗。”
顧清萍微微一愣,“皇叔的意思是……”
不久后,朱瀚獨自一人前往宮城,直奔太和殿。
朱元璋依舊坐在龍椅上,神色冷峻,目光銳利地盯著跪拜的朱瀚。
空氣中充滿了緊張的氣氛,父子之間的博弈,似乎早已沒有了回旋的余地。
“皇弟,有事進宮?”朱元璋沉聲問,語氣中帶著不容忽視的威壓。
朱瀚深深一拜,低聲道:“皇兄,臣有事稟告。關于太子朱標的未來,臣認為,太子已經具備了獨立治理大明的能力,皇兄應當早日放手,完全信任太子。”
朱元璋的眼神一凝,“你說太子已經具備了治理大明的能力?你所言的,是真心,還是為太子保駕護航?”
朱瀚毫不動搖,“皇兄,太子是您親手培養的繼承人,您深知他的能力。他不僅有果敢的決策力,更有廣闊的胸懷與氣度,能夠帶領大明走向更好的未來。皇兄不必再留任何疑慮,太子已經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朝堂上的一切挑戰。”
朱元璋的眼神微微閃爍,似乎在思考朱瀚的話。片刻后,他緩緩開口,“你認為太子已準備好承擔大明的重任?他還未走過試煉,怎能如此急于放權?”
朱瀚低頭,語氣不急不緩:“皇兄,太子經過這一番考驗,已逐步突破了困局。他已不再是皇兄的影子,而是擁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主宰。您所做的一切試探,雖有其道理,但太子早已足夠成熟,應當有自己的決策空間。”
朱元璋沉默片刻,深深看了朱瀚一眼,“你說得對。太子是否足夠成熟,能否背負大明的未來。而今天,聽你如此說,似乎可以稍微放心了。”
朱瀚起身,眼中閃過一絲冷靜的光芒,“太子已經不再是皇兄的試驗品,他不再需要所有的試探,皇兄應當相信他,給他真正的機會。”
朱元璋輕輕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感,“好,既然如此,便由太子自己去證明一切。你既如此相信他,我便不再多言。”
朱瀚微微一笑,低聲道:“感謝皇兄的信任。”
朱瀚離開太和殿,回首望了一眼那重重宮門,眼神愈發深邃。
他心中早已明白,即使皇兄朱元璋口頭應允放權,真正的信任,終究還要靠朱標親手奪來。
他一步一步走出宮門,步伐不疾不徐,宛若山巒般沉穩。
太子府中,朱標站在書案前,手中正翻閱著奏章。顧清萍站在一旁,靜靜地注視著他,眸中帶著幾分憂慮。
“殿下,今日宮中可有消息傳來?”她輕聲問道。
朱標停下筆,深吸一口氣,語氣平穩卻透著一絲冷意:“皇叔已經替我再壓下最后一道心防,父皇終于松了口。”
顧清萍輕舒一口氣,旋即又蹙起眉頭:“這……算不算真正的放權?”
朱標目光沉凝,搖了搖頭:“不算。皇叔替我爭得的,不過是一個機會,一次可以真正證明自己的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