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大臉盤子只剩下一丟丟的時候,楊石頭趕著驢車終于來到了楊家莊。
楊小濤也舒了一口氣,終于到了,可以下車緩緩了。
本來他們可以早點回來的,可是以楊石頭的個性,在路過高家莊的時候,難免又是一陣炫耀。
要不是楊小濤提醒時間不多了,楊石頭還能再呆一會。
沒辦法,誰讓他老丈人家在這呢
楊小濤也散下了一盒大前門,這才從七姑八嬸中離開,也讓整個莊子里有閨女的上了心,都在托人去楊家莊,打聽楊小濤的情況。
站在村口,看著充滿歷史滄桑感的石碑,上面寫著村子建立的歷史。
楊家莊很早就在這里,起初是清朝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莊子,后來到了民國,這戶人家遭到軍閥的洗劫,漸漸淪為尋常人家的住宅。
整個村子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村落布局,東西南北,中有十字街,道路寬闊,各個胡同里的小道也不窄。
村北是一道土嶺,高不過三十米,坡度很緩,是高家莊以及西面的白馬村的主要的耕種區域。
南邊是一座小山丘,地勢高,山勢起伏,山北村南還有一條河,在河的上游百里左右有一座水庫。
所以山南就是村子的種植區,記憶里那里種了山楂蘋果和山栗子。
胸口處,小薇躍躍欲試,仿佛回歸自然,舒暢的心情連楊小濤也能感覺到。
“不急不急,有你玩的”
安撫住小薇,楊小濤就看到村口走出來兩個人。
一高一矮,矮的在前面。
兩人穿著棉襖,矮的還披著軍大衣,不過看顏色有些老舊,披在身上包了大半個身子。
“太爺”
楊石頭喊了一聲,楊小濤反應過來連忙跟著跑過去。
再次見到楊太爺,老人面孔蠟黃比先前蒼老了幾分,滿頭銀絲如同鋼針,卻沒了往日的茂密。
“太爺”
楊小濤趕緊上前伸手扶著胳膊,楊太爺卻是抬腿一腳踢在楊石頭屁股上。
“小混蛋,這么晚回來,干嘛去了”
“全家人都等著呢,沒輕沒重”
楊石頭陪著笑,不敢躲閃,“太爺,大壯叔。”
“這不拉的東西有點多,走的慢了些”
楊石頭訕訕的笑著,露出身后的驢車。
楊小濤這才看向一旁的高大身影,一張國字臉,面方耳廓,站在那里,一雙圓眼里透著正氣。
“大壯叔。”
楊小濤跟著喊了一聲,這人是楊大壯,村子里的村長,也是民兵隊長。
據說今年閱兵的時候,他還參加過民兵方陣,是周圍遠近聞名的人物。
當然,這些都是楊石頭告訴他的。
“小濤,回來就好”
楊大壯說話聲音洪亮,里外透著親切。
“小兔崽子,回來一趟帶這么多東西干嘛”
另一邊,楊太爺走到驢車前,看了一眼就回頭罵起來。
楊小濤笑笑,“這不回來孝敬您嘛”
“滾粗,孝敬我還輪不到你。”
楊太爺說著,眼睛卻是看到車上的白酒,一個抄步邁上驢車,順手就將一兜子白酒摟在懷里。
“你這小子,要是磕破了咋辦不知輕重”
楊小濤笑笑,楊大壯在一旁拍拍他肩膀,“太爺等了一下午,菜都熱了兩回了。”
楊小濤聽了心中感動,這才是家的感覺。
不論多晚,都有人等伱回家吃飯。
“小石頭,趕緊駕車。”
楊太爺拎著酒瓶,看了眼車上的東西,趕緊催促著。
楊石頭立刻拉著驢車往前走,楊小濤和楊大壯倆人跟在后面,說著話。
說話間,天已經黑下來,村子里沒有路燈,路兩旁的屋子開始點起煤油燈。
一點點燭火透過窗戶照射出來,熟飯的味道在周圍傳播,更添一份煙火氣。
很快車子來到“大隊部”里面,其實就是村子里辦公的地方,因為經常在這里集合隊伍出工,所以就叫了這個名字。
當然,現在這里還是全村吃飯的場地,整個生產隊的集體餐廳。
這還是全村唯一有電的地方。
平常放電影也是在這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