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濤去院子里找柴火,楊太爺又去扒了一堆玉米皮開始燒水。
可等了一會也沒見楊小濤回來,心理放心不下,便出來看看情況。
然后就看到楊小濤站在棚子里,看著手頭的玉米棒子,愣愣出神。
“你這娃子,看啥呢,這么出神”
楊太爺見楊小濤愣住,就開口問道。
楊小濤回過神來,思緒被打斷,見是太爺,也放松下來。
“太爺,咱這的玉米棒子都這么大”
楊小濤拿起一個巴掌大小的玉米棒子問著。
楊太爺回頭看了一眼,“不這么大還要多大”
楊小濤皺眉,“那咱們村的玉米都這樣”
楊太爺奇怪,放下手頭上的活,“對啊,打種玉米時候起,這些年了,都是這樣。”
“咋了”
楊小濤聽了低頭沉思,現在他手上的玉米和前世的根本沒法比。
前世種植的玉米不僅比這個長一倍,還更加粗壯。
而且看上面留下的印子,很容易就看出來這玉米粒也不會很大。
“沒啥,就是奇怪,這玉米棒子太小了啊。”
楊小濤說完,楊太爺沒啥新奇的。
城里的孩子沒見過莊稼,好奇一點沒啥。
回頭繼續做飯。
沒一會兒,飯菜做好,簡單的燉白菜,窩窩頭。
雖然楊小濤帶回來不少東西,但老人節儉慣了,正月里也沒啥優待。
楊小濤昨晚喝了一頓酒,本來肚子空空的,但現在明顯有心事,就吃了一個窩窩頭,便出門去找楊石頭。
他要仔細驗證一番,這年代的玉米倒底長啥樣。
“小濤,這已經是最大的個了”
楊大壯拿著手里的玉米,三個玉米棒子卻是比其他的早長一些,份量也重一點。
“這還是我家媳婦覺得個頭大,放家里過年討個好彩頭才留下的,不然早就磨了面粉了。”
楊大壯聽說楊小濤在找玉米棒子,也以為是在長見識,也沒多想就把家里剩下的三個帶了過來。
“大壯叔,你這玉米也是從供銷社買的種子”
“不會,去供銷社買的都是蔬菜種子,糧種都是自己留的”
楊小濤點頭,對這個時代還是有些事情搞不清楚,正好這次問問。
“大壯叔,你說說地里的情況唄”
“伱想知道啥”
“嗯,就是咱村里每年能留下多少糧食,家里人夠吃嗎”
楊小濤想了想問道。
楊大壯聽了后,找了塊石頭坐下,楊小濤拿出香煙,兩人都點了一支。
楊大壯回憶片刻,有些說不出口,但楊小濤也不是外人,便講解起來。
“咱們村,就拿去年來說吧,總共種植小麥300多畝,玉米500多畝,其它的就不說了。”
楊小濤在老家干過農活,知道這是冬小麥,在玉米地里繼續種植。
并不是說楊家莊就有800畝地,這跟農作物輪作有關。
實際上,楊家莊連700畝地都沒有。
大部分還都是旱地,還有一些都是在山嶺上
水地也就四分之一多點。
“咱就拿玉米來說吧,去年咱村里一共收上來的玉米分下去的話,畝產差不到300多斤。”
“不到400斤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