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傻子的,將來會知道自己有多淺薄。
就像前世上學時老師給他們說過的。
不要質疑你現在做的一張張卷子,做的一道道題,背的一篇篇課文。
它終將把你送到更遠的遠方,你的使命是看世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些都是打開世界的方式,
人往往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變得偏頗和狹隘。
你始終要記得,修煉自己的過程,是讓你走向世界和更美好的過程。
楊小濤已經走在修煉的路上,而這些人,只會成為他背后的風景。
陳大爺也不多說,牽著旺財往院子外走。
反正餓不著就行,種點玉米也能扛餓。
陳大爺走后,楊小濤繼續埋頭苦干。
之所以親自動手,實在是有些事小薇也搞不定。
起碼現在還不行。
楊小濤現在要做的,和前世一樣的流程,就是將長歪了的苗拔掉,然后從其他地方找出好苗子補上。
俗稱,補苗。
當然,在種植的時候,為了保證發芽率,一個坑里會放幾顆種子,若是長得好都發芽了,那就回有好幾顆苗聚在一起,楊小濤要做的就是留下最好的那顆。
若是按照農民的經驗,肯定是找最大的,但楊小濤有小薇,只需要找出本體中蘊含的能量最多的就行。
所以,楊小濤的工作很簡單,小薇找出目標,楊小濤動手扒出來搞定。
說是很簡單,但小薇的工作可不簡單。
因為這些玉米大部分蘊含的能量都差不多,多點少點很難判斷。
而小薇沒有數字概念,兩顆苗比較哪顆能量多她能搞定,但要是問多多少,那就懵圈了。
為此,楊小濤在地里忙活了兩天,才找出一個相對高的標準。
凡是比這標準高的,那就留下,凡是比這個小的,那就移到外面去。
如此到了三月底,針對玉米苗的調整終于完成。
最里面的一壟是長的最好的高桿長棒大粒玉米,次一壟的是矮桿短棒小粒玉米。
至于外面的,都是高桿的,雖然不如最里面的那壟,卻也是經過挑選出來的好苗子。
“好了。接下來就等著開花授粉了”
楊小濤拍拍手上的泥土,對著小薇說道。
“這些日子你可得做好準備,到時候有的忙了。”
楊小濤不指望一次成功,也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按照他的計劃,在小薇的幫助下,三月份到七月份,前后四個多月,可以做十次八次實驗。
看起來不少,其實要做的工作很多。
首先,楊小濤明確目標就是找到長棒大粒抗倒伏的玉米。
所以,他需要挑選出合適的種子作為父母本,也就是找到抗倒伏的和長棒大粒的。
這就需要一次種植,長出來后再挑選。
然后將長出來的父母本再種植,之后便開始雜交實驗,甚至重復多次實驗。
直到找出最好的雜交種,然后將父母本大量種植,制造雜交種,成為種糧。
而且為了以后繼續生產雜交種糧,改進雜交種,還要保留當前的父母本。
說起來有些拗口,其實就是不斷挑選,不斷精細化的過程。
若是沒有小薇的幫助,就院子里這么點地方,別說一兩年,就是五年十年都夠楊小濤忙活的。
畢竟,這里面涉及到的去雄,人工授粉,雜交,辨別示意就是個大工程。
好在楊小濤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有一個神奇的木精靈。
“咻咻”
聽到楊小濤的話。小薇在半空中上下竄著,顯示出自己的不凡。
能夠幫到主人,就是她最開心的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