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話題,眾人又開始吞云吐霧了。
楊大壯看著眾人同意,心里卻是對改變這一切的楊小濤分外感激。
“好了,過兩天就是咱們這一片上交公糧的日子。”
“大壯,你準備準備。”
“爺,我知道。”
“對了,這高產玉米的事,需要上報嗎”
楊大壯又問出眾人關心的問題。
在他們心里,當然是自己村先收益最好。
楊小濤那的種子也沒多少,單單楊家莊就足夠消耗了,這要是說出去,那村子里還能分到多少
眼看要過上的好日子,轉眼間就沒了,即便都是村子里的老人,心里也有些膩歪。
楊太爺環視一周,鏗鏘說著,“你們啊,心里的那點小九九都給我扔了。”
“這么好的種子,不交給國家,在咱們手里有啥用”
“你們就知足吧,小濤第一個想著咱們村,現在沾的光還少”
楊太爺站起來,周圍有人被說的羞愧,低下頭然后又抬起來。
臉上已經沒了剛才的猶豫。
“大壯。”
“上次小濤回來送種子,這事我和小濤商量過了。”
“他已經將資料整理上交了,具體什么情況還沒下來。”
“咱們這里算是實踐,到時候你去和糧店的人說清楚,讓他們也上報。”
楊大壯點頭。
“既然是小濤的意思,那就好辦了。”
“反正,咱們只管種地,種子的事還是得靠他”
周圍人聽了點頭,心里的小九九都被放下。
畢竟,這種子可都是楊小濤一個人鼓搗出來了。
那是人家的本事。
楊大壯卻清楚,這種利國利民的神器,在國家手里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心里對楊小濤拎得清輕重感到滿意。
兩天后,天剛亮,楊家莊的勞力就用手推車將糧袋捆好,而后一人推車,前年還有人拉著,往鎮上走去。
今天,是他們交公糧的日子,除了公糧,還有賣的余糧,以及補交的差額。
鎮上所在的地方叫大村,顧名思義,這里是周圍一片最大的村子,人口多,戰地多,平時重要的集會、趕集也是在這里。
日頭升起來的時候,道路上到處都是趕路的推車,挑擔的農民。
“哎呦,楊石頭,你們這隊伍夠長的啊”
隊伍中,曲家皂戶的趕車把式挑著擔子,兩頭里面都是玉米粒子。
兩人平日里見得多了,話也就熟絡起來。
楊石頭用力推著車,車上幫著五袋子,摞的老高看不到前面的路,只能靠拉車的人指引方向。
“那是,今年我們村可是大收成呢”
楊石頭聽聲音就知道是誰,頭也不歪,努力把住車扶手。
“哎呦,你這一車可不輕啊”
那人看了眼車痕,隨即又向身后打量。
他們村今年收成和去年一樣,因為靠近河流的關系,雖然地不多,但村子里上好的水澆田是這一片村子最多的。
往常年,他們村也是收獲最多的。
可現在,看著楊家莊長長的隊伍,每輛車上滿滿的,心里頭不由嘀咕。
“可不是,累死我了。”
楊石頭感覺肩膀上的繩子快勒進肉里了,雙腿都有些不聽使喚。
“石頭,你們村這次交的不少啊。”
“那是當然了”
“你們,不對啊,往常年也沒見你們這么多啊。不會把口糧都交出來了吧”
楊石頭搖頭,“口糧交了我們吃啥”
“說的也是”
那人疑惑著,很快回到自己的隊伍里。
一路上,不少村子的人都看到楊家莊的異樣,但眾人都沒去詢問,只是低聲交流著。
交多交少,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難處。
但對于國家建設,那種昂揚的熱情,只會讓他們無條件的支持。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