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四合院前門剛打開,兩道人影一前一后離開。
最先出來的,自然是楊小濤。
這次回去主要是看學校修建情況,順便將上面的支持告訴眾人,讓村里人放心。
然后就是將學校的事宜章程定下來,方便招生。
楊小濤背著背包,穿一身舉行裝,帶著手表,輕裝上陣。
在楊小濤走后十來分鐘,秦淮茹穿著整齊,臉上摸著雪花膏,身上一股洗衣粉的味道。
背后小當趴著還在迷糊,手腕上掛著布兜,里面是拿回家的東西。
兩人一條路,卻是越走越遠。
中午前,楊小濤一路小跑回到楊家莊。
身體素質在提升后,這種類似長途行軍的速度,根本沒多少壓力。
甚至都得停下休息,只是喝了點水,吃了塊糖補充水分。
楊小濤來到楊家莊時,村里的人趁著地還沒化開,收拾著農具,享受最后的空閑時間。
見到楊小濤回來,沿路上都打著招呼,在他們眼里,這就是村子里的孩子,一心為了村子的好漢子。
來到大隊部,楊大壯和楊石頭得到消息最先出來。
“今天有空回來”
“嗯,今天必須回來啊。”
說著,楊小濤將身后的背包去下,拿出里面的文件。
“我跟紅星小學商量好了,只要咱們這邊開始,就可以從他們的渠道里購買書籍,文具。”
“還有,這是上面對我們的建立學校的支持,五百塊錢,可以采買辦公用品。這可是大手筆啊。”
楊小濤拿出文件,聞訊趕來的楊太爺幾人聽了都是興奮神色。
得到上級的認可,心里就有了底。
回到大隊部里,幾人開始商量起具體的章程。
楊小濤沒回來前,楊家莊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是眾人覺得沒有楊小濤拿主意,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如今,楊小濤回來了,還帶回來好消息,這心立馬落在了實地上。
“村東的屋子已經蓋起來了,桌子凳子也都準備好。”
楊大壯開口介紹著,一旁的九叔拿出一個本子,在這屋子里的人中,識字最多的就是九叔。
也是楊石頭的三叔。
楊家莊都是血脈關系,稱呼啥的不一樣很是正常。
這次,在找到適合的老師前,九叔就暫且領著孩子讀書認字。
至于楊太爺,則是擔任校長。
也只有他老人家在這里坐鎮,村子里那些不想讓孩子上學的才敢閉嘴。
才能讓學校辦下去。
九叔對楊小濤點頭,開始介紹村子里的情況。
“咱們莊子里,六歲到十五歲的孩子總共有107個,六歲以下的有81個。”
“其中,六歲到八歲的,就有四十個”
九叔說完,眾人看向楊小濤。
楊小濤聽完后,心里也是詫異。
沒想到村子里面竟然有這么多孩子。
平時回來的時候,也沒看見多少啊
片刻后又想明白了,這年頭穿的不多,天冷了,不少人家的孩子都在家里圈著。
只有天氣暖和了,才敢放出來。
而且在這時候,男孩女孩過了十五,就跟著爹媽干活。
不少人已經是整理莊稼的好手,平時都是在地里勞作,楊小濤見的也不多。
眾人等著楊小濤拿章程,楊小濤也不含糊。
按照紅星小學的模式,肯定將這些孩子按照年齡分成幾個不等的班級。